職場圈

這是美國一家大公司總裁招聘員工時親自出的題目。

你開著一輛豪華轎車,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經過一個車站。有三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公共汽車的到來。一個是快要病死的老人,生命危在旦夕;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是你的恩人,你做夢都想報答他;還有一個是你一見傾心的異性,如果錯過了,你一輩子都會後悔。但你的車隻能坐一個人。

你會怎樣選擇?

老人快要死了,應該首先救他。然而,每個老人最後都隻能把死作為人生的終點,他們怎麼也逃不過死亡的追趕;先讓那個醫生上車吧,因為他救過你,這應該是個報答他的好機會。不過也可以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報答他,也許他會有更需要報答的時候;應該先把一見鍾情的異性帶走,否則會終身遺憾。也許今天是上帝安排的機遇……

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沒有人會責備你。不過,當你做出一個決定後,自省一下:我這樣做是最好的嗎?請解釋一下你選擇的理由。

在200個應聘者中,隻有一個人的答案符合總裁的要求,他被雇用了。他並沒有解釋自己的理由,他隻說:“把車鑰匙給醫生,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我留下來陪伴一見鍾情的人等候公共汽車。”

外一篇:

邊緣人生

文/王海椿

那天早晨上班,沈科員坐到辦公桌前,翻了當天的市報看起來。頭版有一個活動新聞,配了一張活動的合影圖片:一個領導坐在前排正中間,燦爛地笑著。

就是這張照片把沈科員帶到了悲觀的情緒中。

他習慣地用手去梳理自己那日漸稀疏的頭發,有兩三根頭發落下來,還有一根是白的。沈科員把那根白發捏在手中,難道自己已老了嗎?

剛進機關那會兒,沈科員才二十出頭,嫩得很。別人開幾句男女之間的玩笑,他聽了都臉紅。沈科員的個子小,按常理,合影應該是高個子站後排,矮個子站前排,可生活邏輯恰恰不是這樣。

第一次機關集體合影是一個植樹節,沈科員和大家一起來到郊外植樹,植樹後領導說這是一次有紀念意義的活動,大家一起在新樹林前合個影。沈科員想,自己的個頭小,就往前排一站,還恰好是中間位置,他手扶鍬柄,擺出一副勞動最光榮的姿態。誰知工會主席走過來說,小沈,你到後麵去站。事後,科長語重心長地教育他說,切記——在單位不能和領導搶鏡頭。

沈科員這才明白,自己不僅是個頭小,而且“人物”小。在單位合影永遠都隻能在後排,在邊緣。機關原先的領導,比他還矮,可單位合影,從來他都是坐在前排中間。

從此,沈科員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熬出來,合影時好風風光光地坐到中間。自己反正還年輕,不怕熬不過誰。

沈科員一直在努力中等待,可單位僧多粥少,官位就那麼幾個,機會始終沒有落到他頭上,連一個副科都沒熬到。唯一熬出的是心靜如水、波瀾不驚的老機關性格。

對新來的同事,沈科員常以前輩的口吻對他們說,年輕人,慢慢來,好好幹,希望總是有的,前途總是有的。新同事認真地聽著,感激地給他捧著的茶杯添上水。沈科員便有些自得地想,就是這杯水,也是熬出來的呀。

有一天,沈科員把單位年終總結表彰會的合影拿回家,老婆一看說,這不是王五嗎?已經是你們單位頭兒了?他問,你怎麼知道?老婆說,不是領導能坐中間嗎?老婆又說,看你從單位拿回的合影照,哪一張你不是站在邊邊角角的,哪一天才能坐到中間呢,也讓我跟你風光一回?

這年年底,沈科員獲了個市五一勞動獎章,去市裏開會,他想,這次獲獎合影,自己無論如何要爭個前排,風光給老婆看看。可是合影時,別人早就安排好了,領導在前排,他沈科員隻好往後麵站。

沈科員老了,不覺已到了退休年齡。局裏為幾個退休的老同誌開了個歡送會,雖然他們是歡送會的主角,可合影時,坐前排中間的仍然是單位領導。沈科員的個子小,被安排在第二排的最邊上。

沈科員的邊緣人生在攝影師的“哢嚓”一聲中定了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