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一章 錢謙益(1 / 2)

曆史上,南明朝廷覆滅,柳如是牽著錢謙益去投江殉國,可到了江上,錢謙益伸手試了試江水,卻說什麼水太涼,不宜投江,說可以改日再來,柳如是對他很失望,想獨自殉國,卻被錢謙益死活拉住,兩人的感情也從此多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尤其是在錢謙益又主動剃發,投靠了清廷之後,更是如此。據說,錢謙益隨清軍北歸之後,柳如是獨居南京,因為失望,還與人***給他戴了好多頂綠帽子。錢謙益的兒子得知此事,感到極為憤怒,遂報官追究,結果,錢謙益回來聽說此事,竟大發雷霆,把兒子給趕離了家門,不許再來拜見,並說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保持氣節,又豈能去求全責備一名女子?

清順治五年四月,錢謙益因黃毓祺案被株連,羈囚南京大獄。經柳如是全力奔走營救,請托斡旋,才得以免禍。出獄後,被管製在蘇州,寄寓拙政園。順治六年,和柳如是從蘇州返回常熟,移居紅豆山莊。表麵上息影居家,築絳雲樓以藏書檢校著述,暗中卻開始和西南、東南海上反清複明勢力聯絡。錢謙益的詩文在當時頗負盛名,東南一帶,奉為“文宗”,但因為其中飽含許多思念明朝的章句,乾隆四十四年,錢氏著述被列為“悖妄著書人詩文”,其中被載入縣誌的也均被刪除。

去世那一年(康熙三年)的夏天,錢謙益臥病不起,而喪葬費用尚無著落,恰好鹽台顧某來求文三篇,答應給潤筆一千兩白銀。此時,錢謙益已無力作文,隻好求來訪的黃宗羲代筆。黃宗羲不太願意,略顯推辭之色,無奈之下,錢謙益不得已才將其反鎖於書房之內,逼迫黃宗羲連夜寫完了三篇文章,這才解決了喪葬費用。錢謙益降清,可說是其一生汙點。但畢竟是因為生性怯懦,又迫於事勢。而且,他雖然投靠了清廷,卻並沒有像吳三桂等人那樣反過來為主子殺人放火,也並沒有做過什麼惡事,據說,他臨死前還呼喊著“當初不死在乙酉日,這不是太晚了嗎?”

錢謙益去世時,柳如是還不到五十歲,鄉裏錢氏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吮血立下遺囑,然後解下腰間孝帶懸梁自盡,情形極為悲慘。而此時距錢謙益去世僅兩個月。柳如是死後,不但未能與錢謙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錢家墳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腳下,那是一座孤墳,墓前石碑隻一米多一點,上麵刻有:河東君。百步之外,錢謙益與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可以說,錢謙益是個思想和性格都比較複雜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縱誕的習氣,但又時時表現出維護傳統道德的嚴肅麵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卻而為熱衷於功名而屢次陷入政治漩渦,留下諂事閹黨、降清失節的汙名;他其實對忠君觀念並不執著,卻又在降清後從事反清活動,力圖在傳統道德觀上重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種進退維穀、反複無常的尷尬狀態,不僅給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澀,而且既為明朝遺民所斥責,又為清朝皇帝所憎厭。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際一些文士人生態度的矛盾。

楚鍾南對錢謙益往後的所作所為並不清楚,但他卻能從調查局那邊搜集的情報大致看出這人的性格。所以才會這樣逼迫對方。而他這樣作為,其實也隻不過是想彌補“土地改革”傳進關內之後對小北荒形象的損害,稍稍改變一下那些關內士紳視他如蛇蠍的心理。畢竟,錢謙益是江左一帶著名的文人,曾經的東林黨領袖,如果這麼一個人能投靠過來,並為他楚鍾南的政權說話,那麼,對於日後進入士紳掌權的關內,肯定是有著不小的好處的。那些無行文人他當然是看不上眼的,可錢謙益有交往的,卻不隻是那些隻會說不會做的蠢貨,而且,身為曾經的東林黨領袖,他在北就朝堂上也肯定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如果能把錢謙益爭取過來,並讓其為自己說話,肯定好處多多!

……

“大王,此事太急,還請讓我們考慮一二!”

楚鍾南逼迫的太急,錢謙益剛剛說了幾句硬話,自然不好意思現在就改弦易幟,幸好,林喜還算乖巧,連忙在一邊打了打圓場。

“不是你們,你們還得給我回北京做事。我隻問錢先生的意思。”楚鍾南很不賣麵子,依然緊逼不舍。

“哼!”趙長山冷哼了一聲。

“錢先生?”楚鍾南沒理他,又繼續笑問道。

“……”錢謙益隻覺得自己的麵皮越來越緊,太陽穴也跳得厲害,他不知道楚鍾南剛才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賭一把,卻又不敢,畢竟這事關自己的性命。但是,讓他這樣答應下來,又實在是強人所難。而且,如果現在答應了,又怎麼向屋裏等著的柳如是交待?“對了,如是!”錢謙益眼皮又是一跳!萬一自己不答應,楚鍾南惱羞成怒之下,把自己未過門兒的媳婦兒也給害了呢?閉上眼睛,想到柳如是妖嬈的身子被楚鍾南的壓在下麵的情景,錢謙益突然無比的後悔,早知道,就不應該答應帶她一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