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七章 北京的援兵(1 / 3)

李自成百萬大軍直指北京城,整個關內,莫可與之爭鋒者。山海關與北京城相距不遠,若是騎兵,幾天之內便可以直達。所以,麵對李自成的壓力,吳三桂一直膽戰心驚。這還不算,最重要的是,他的部隊是目前唯一一支沒有被楚鍾南的東北軍所收服的關寧軍。而跟關內不同,直麵東北的他對東北軍的實力有著最為深刻的認識。想想滿清曾經可以對抗幾乎半個大明的實力都被東北軍打垮,還有大明最後的精銳也幾乎盡被楚鍾南接收,還有對方跟滿清對峙的時候所訓練的那一支支軍隊……吳三桂明白,他必須在李自成和楚鍾南之中選擇一個投靠。否則,等李自成占領北京城之後,他就會被來自南北兩方的壓力徹底碾成粉末。

可是,到底投靠誰呢?

大明已經不用說了。李自成現在大軍百萬,連戰連勝之下氣勢如虹,並且即將打破北京。隻要北京城一破,李自成就可以順天應人,建立一個屬於李家的王朝。到時候,肯定會有無數的人向其投效,希望能沾上新朝的光,混一個開國勳貴當當,隻要政策得當,李自成必然實力大漲。可是,李自成一個大字不識的泥腿子都能占領北京,奪取天下,雄踞東北的楚鍾南又豈會沒有想法?沒錯,李自成有百萬大軍,可是,這百萬大軍之中有多少水份?而楚鍾南不同,自建立小北荒開始便與滿清對抗的楚鍾南,手下幾乎全都是精兵強將。一直沒有消息的洪承疇、他吳某人的舅舅祖大壽、還有幾名原本的邊鎮總兵,再加上楚鍾南手下原本就有的沃爾姆斯、孔有德等有名的將領……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這也就罷了,吳三桂最為忌憚的,就是楚鍾南手下的水師。當年,李惟鸞能帶水師襲擾山海關,也就能帶水師再入場南一些……他如果投靠了李自成,日後必然要與李自成合兵進攻東北。到時候,隻要李惟鸞從水路出擊,截斷了他們的糧道,縱然李自成率領百萬大軍一起出擊,恐怕惟有飲恨一途。而且吳三桂敢肯定,就算他投靠李自成之後又提醒了對方,那家夥也肯定擋不住李惟鸞的進攻。當初陶繼智被李惟鸞一通大炮轟得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就嚇不迭的跑了,李自成的那些泥腿子兵也絕不會好到哪裏去。何況,幾百上千裏的海岸線,百萬大軍也不夠用啊。

但是,如果投靠楚鍾南,人家會不會收呢?就算會收,山海關也必將成為日後與李自成對敵的前線!他手下的這數萬大軍必然死傷慘重,而且,東北還施行什麼土改,吳家的基業這麼大,他怎麼能答應讓對方給分掉?當然,這些都還隻是其次,關鍵是自從楚鍾南占領東北以來,就沒有跟他進行過一次接觸。這種做法很顯然不是一個誌在天下的梟雄所應取的。畢竟他吳三桂還有大軍和雄關在手,如果能說服他投降,可以去掉東北軍入關的障礙和不少的麻煩。可是,楚鍾南就是一直沒來找他!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吳三桂很心虛。對李自成,他還有憑借雄關對抗一時半會兒的信心,可是,對楚鍾南,他打心底裏提不起什麼勇氣。

所以,他派使者前往沈陽求見,希望能探一探楚鍾南的態度。即便這種試探似乎已經有些晚了。當然,在派人前往沈陽的同時,出於一種投機者的心態,吳三桂另外還派人前往北京附近等著李自成的大軍。“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不隻是後世人們常用的做法。

而就在吳三桂打算兩麵下注的同時,即將直麵百萬大軍進攻的北京城內,卻也正發生著不少的事情。

……

“皇上,趙長山回來了,就在外麵!”

王承恩輕輕地走進了祟禎的書房,小聲地說道。自從李自成連戰連勝,朝廷卻已經無能為力之後,祟禎已經失去了上朝的興趣。這位可能是大明朝最後一位天子的可憐皇帝每天隻是孤獨的坐在寢宮的書房裏,直勾勾的眼神看得人心裏直冒寒氣。王承恩很是心疼,可是,他一個太監又能有什麼辦法?除了督促京營各部加強防禦,他什麼也做不了。可是,京營是什麼貨色他又豈能不清楚?對大軍壓境都有將官到妓院尋歡作樂的軍隊,這種督促根本就沒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