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統(2 / 3)

……

東西同時出擊,先招降鄭芝龍,再擊破張獻忠,衛國軍的強大在一年後再次震動了不少人,而這種震動,首當其衝的就是南京。

祟禎被送到南京已經有一年了。不過,在這一年間,在南京被尊為太上皇的他並沒有按照許多人預想的那樣插手南京政事。這位經曆頗為豐富的原末代皇帝隻是躲在皇宮裏麵,跟自己的兒子商討一些事情,端的是一副父慈子孝,上陣父子兵的架勢。可是,就像楚鍾南所說的那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原本的曆史上,祟禎在死前曾經留下一句話:大臣皆可殺!可見他對那些大臣的信任度有多麼的抵。而現在,楚鍾南攻勢猛烈,一東一西,都已經跨過了長江,南明小朝廷所倚仗的長江天險根本就成了一個笑話。而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那位隆武皇帝朱慈烺卻又告訴他,那些大臣正在為皇後的人選而爭吵不休。

天可憐見,此時此刻,居然還有人去關心什麼皇後?

祟禎終於再也抑製不住了。大怒的他在第二天跟朱慈烺一起出現在了群臣的麵前,並且極為刻薄的臭罵了幾名重臣一頓,順便,還撤了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將南京兵權收回了自己的手裏。

然而,祟禎沒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居然會起到反作用。他原本隻是想著刺激一下這些不能信任的大臣,希望這些家夥能稍稍正幹一點兒,仔細地去做些事情,保住江南這片大明國土,不要讓自己在楚鍾南那個可惡的家夥麵前再丟了麵子。可是,事實卻是,他的出麵不僅刺激到了那些掌權的家夥,連一幫被冷落的大臣也刺激到了。那些原本受到馬士英等人打壓的大臣們將他的這一次出手當作了祟禎皇帝將再次出麵掌控朝政的預演。於是,隨著一幫閑散官員弄出來的《奏請太上皇訓政疏》的出現,南京朝局再次陷入混亂之中。祟禎欲哭無淚,想平定這次朝亂,卻又怕自己插手太多引起更高的反彈,可不插手的話,朝亂卻一時難以平息……進退兩難之際,可憐的大明太上皇決定,施行“攤丁入畝以及火耗歸公”的政策。

不得不說,祟禎在北京呆過的那段時間讓他自己受到了不小的教育。雖然楚鍾南並沒有給他什麼太多的自由,可是,至少,他也知道了自己耗費十數年苦功卻依然不能使得天下太平的原由。所以,這一回他才會想著學習楚鍾南,施行幾個新的政策,緩解民間矛盾。而且,解除了鎮守太監盧九德的職務之後,祟禎也發現了軍餉的不好整……可憐的太上皇並不知道這其實是盧九德和馬士英等人給他的回馬槍,隻知道盧九德其實已經欠了南京守軍的軍餉很長時間,除此之外,其他各軍也都是沒多少餉銀,甚至有的軍隊之中已經好幾年沒有餉銀發了。

祟禎是一個自視很高的皇帝。他覺得如果自己再來一次,絕不會比楚鍾南差。可是,這錢怎麼弄?江南的那些高門大族不舍得拿出錢來招呼他這個太上皇,國庫裏麵又一直空虛的很,而內庫……抱歉,那玩意兒不僅空了,而且還遠在北京。相信以楚鍾南的脾氣,就算他發信過去討要,頂多也就能討到個十文八文的,說不定還得打欠條!

無可奈何,隻有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