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啟程(1 / 2)

秋冬之際,風吹的不是那麼凜冽,卻更涼人心扉。

郊外一處小山坡上,見得一布衣婦人,眼波流轉,淚眼朦朧,癡癡地望著遠方,歲月似是不忍在她臉上雕刻出道道印記,隻能從其偶得一觀的數根白發上看出其已年逾不惑。

恍惚間,聽得其喃喃道:“你說過,你會回來的”。

---------------------------------------------------------------------------------------------------------------------------------

初黎十三年,黎國西南處的一處小城外。

晌午將至,準備進城或是出城歸來的百姓均是看見進城道路邊不遠處有一小廬,小廬近側,一束發少年郎跪在一尊新立卻極是簡陋的墓碑旁,他左手拿著一個好像用了很久的葫蘆,右手輕輕地梳理著墓碑邊上沒有除盡的小草。

少年嘴角掛著一個僵硬的弧度,說道:“師傅,這是你最喜歡的酒,羽兒給你打來了些許,這不是別人施舍的,是羽兒在酒館幫忙給的工錢,師傅可以放心喝,不丟人”。說著便把葫蘆緩緩倒置,把酒全部灑在了墓前。接著又像商量一般說道:“師傅西去已然三日,您生前說我如果想要出去闖蕩,隻有在您百年之後,現在我可要走了,您可攔不住我了”。少年的聲音帶著些俏皮,可若望望他的臉,卻是淚流滿麵,兩三個呼吸後少年忽然嚎啕道:“師傅,羽兒舍不得您,若您還在世,羽兒決計不會再談闖蕩之事,師傅,羽兒要走了,您快來攔住羽兒啊”。

一段時辰後,少年似是哭乏了,緩緩起身,轉身離去,沒有再回頭,隻留下了一個老舊的葫蘆證明著他的不舍。

城內一處學堂之中,一位疑是半百的先生正給一群垂髫稚童啟學,少年緩步來到了門外,先生瞥見,讓孩子們自個兒讀書後出門到少年麵前。

“君安,你可向你師傅道別?”。少年姓白名逸字君安至此方知,羽兒原是乳名。而許先生則是白逸啟學先生,和其師傅交好。

白逸點頭稱是,並說道:“許先生,君安今日來是向先生道別,明日我就啟程去那江都見見世麵。”

許先生沉吟片刻,道:“明日啟程,真是倉促啊,可惜你飾春哥哥出外行那公差,不能與你送行了”。許飾春乃是許先生獨子,名為許平,雖年方十九,卻在此小城為駐軍都尉,保一方平安,此次卻是軍中有事,不在城中。

“若是飾春哥哥回來,請先生代君安說聲抱歉,以免與哥哥再會時,遭受一頓皮肉之苦,也希望哥哥在保這業城平安之際不忘保重自己的身體。”白逸有些無奈和不舍。

聽得白逸此番話,許先生望著這個被自己看著長大的少年亦是有了幾分擔憂,轉而叫白逸稍等,隨即進裏屋拿出了一把掛著紅穗的長劍,遞給了白逸。

“行走在外,總須的一把武器防身,這把劍雖不是神兵利器,卻也能護你一二,算是我給你送行禮吧,對了,走之前去看看你嬸子,她記掛著你呢,若是你不去見見她就走,怕是會一直念叨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