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了“小大人”曹休,李書實終於可以安心的向潁川郡行進。
潁川郡之名來源於流經潁川的潁水。三國時期最出名的地方主要是兩點,其一就是現在還是個小娃娃的漢獻帝劉協作為皇帝的最終落腳點。劉協被曹操強遷到了潁川郡的許縣,使得這裏的重要性堪比漢中之於高祖劉邦一樣的地方,而荀彧也向世人展示了他堪比蕭何的本領。
其二則是存在於潁川的學術集團以及其超高的成才數量。縱觀三國,從老一輩的水鏡先生司馬徽、陳寔和荀氏八龍,再到年輕一些的荀彧、荀攸叔侄二人、陳群、鍾繇、司馬懿的授業恩師胡昭以及袁紹帳下郭圖、辛評和辛毗還有寒士郭嘉、戲誌才等人再到更加年少的徐庶、杜襲、鍾會。人才之勝冠絕三國各州縣,而且密度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也是令人驚歎。
當然,現在潁川最出名的並不是這些閃亮於東漢末年還至於三國時期的璀璨群星。現在潁川完全是因為一個人的存在而成為了東漢士族的聖地,那個人便是黨錮之禍中的首腦人物之一,李膺李元禮。
當然,潁川還出了一位在黨錮之禍中與李膺齊名的士人,雖然名聲上比起李膺來說稍有不如,但是也是和李膺並列“八駿”之一的名士,以執法嚴明,知人善任而著稱。所以也有人將他和同郡的李膺並稱為“李杜”。單論人品的話,漢朝的李杜真真是遠勝唐朝。
不過他們兩個倒不是最早的“李杜”,最早使用這個名號是桓帝時期的名臣李固和杜喬。也是兩個和權貴對著幹卻送了性命的家夥,但是還是那句話,人品遠超唐朝兩對李杜。
另外還要提一句,當時的“八顧”之一的範滂,此人受到朝廷逮捕的時候與自己的母親訣別,其母親說出了一句對李杜二人一生最高的褒獎:“兒今日能與李膺、杜密齊名,死亦何恨?”
嗚呼哀哉,一個人做到這種程度,即使一起和他赴死都是一件光榮而又神聖的事情,站在渣滓洞裏的革命黨人也不過如此吧。
可以說,就因為有了前輩光輝的形象,照耀了無數後人奮發的精神,潁川地位就此奠基。
當然,這個時候的潁川李書實絕對招不到一個像樣的謀士。因為那些個家夥不是跑到了不知道哪個山間林中躲了起來就是已經被各個刺史、太守、縣令之流辟為屬官,不是還在戰場上與黃巾軍奮勇對抗就是已經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了,反正是沒有李書實啥事。
說實話,能威逼利誘一隻程昱李書實就已經覺得自己燒高香了,要是能通過閻忠再將賈詡這隻老狐狸,當然現在這隻狐狸還沒有以後那麼狡猾,能夠收入囊中的話,李書實覺得自己這輩子似乎就不用發愁沒人給自己出主意了。至於處理內政和軍需上,有劉夢和武鸞頗通商道的夫婦就足夠,更別說李書實好歹九年義務製教育下來做個算術題還是可以勝任的。
也許是因為豫州現在已經成為黃巾軍與官居交戰的主要場所,這裏被破壞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汝南境內。從汝潁邊境的那還在焚燒的房屋就能看出,這裏顯然剛剛經過了一次比較大規模的洗劫。不過眼前的村子之中並沒有屍體,想來不是早已躲入山中就是被押往戰場成為炮灰。
果然,當李書實的軍隊行進到距離臨潁縣縣城不到五十公裏的地區時,曹性帶著最新探得的情報來到了李書實身旁。
“汝南黃巾軍吳德正在前方進攻臨潁縣城。雖然離得遠看的不是很清楚,但很明顯攻方驅趕了附近的百姓作為攻城的第一梯隊,不過似乎正式的攻城還未開始,雙方沒有交戰的跡象。”
“是麼,那麼我們就過去看看吧。”李書實不知怎麼,忽然想到了那幾位阻擋玩家追擊保護著阿鬥的趙子龍的百姓。雖然沒有絲毫的攻擊力,但是卻能給人以巨大的阻礙。
此時的臨潁城外的軍陣之中,一個滿臉胡茬披頭散發的青年一臉得意的對他身邊的部下誇耀道:“看看吧,那些躲藏在城中的廢物,在我們的進攻下他們唯一能做的隻有瑟瑟發抖。”
“是的,我的將軍大人。隻不過小的覺得光是這麼點刺激不足以讓城裏的那些窩囊廢覺醒,不如我們再加把勁如何,比如讓兄弟們在城下樂嗬樂嗬怎麼樣啊?”
說完,那個一臉獻媚表情的屬下露出了猥瑣而又殘忍的笑容,不過看看周圍幾乎都是一臉的無動於衷,甚至有幾個已經躍躍欲試的樣子,顯然這些人已經不止一次這樣做過了。
“哈哈哈哈~陸小六,說得好啊。咱們弟兄為那張角打生打死的,也沒見他張角發過什麼俸祿糧草,咱們弟兄要不是自己想辦法,還不得餓死在這裏啊。高小五,你去將這段時間表現好的弟兄挑出來,讓他們好好玩玩,也讓城裏的那些個廢物好好看看,反抗我等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