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這又是一個閃耀於三國還處於液體狀態,三國的三個開創者都還依附在別人身邊過著朝不保夕日子的那個年代,同時也是一個被三國演義所埋沒,完全是用來為我們的與其說是帥哥李書實更認為叫做偽娘比較貼切的趙雲做墊腳石的不知道該說是倒黴蛋還是好配角。
原本還以為張郃剛才那番話是自謙的李書實在聽到了麴義的名頭之後便清楚那番話的真實性而絕非張郃故意在自己跟前放低身段,因為麴義確實有這個能力和水準,就好像呂布評價的那樣:“張雋乂絕對沒有那種老練的手法同時也絕對訓練不出熟悉羌鬥的士卒。”
麴義的先祖原本姓鞠,是平原郡的一個大家族,可是西漢末年因為牽扯到了諸侯王謀反的案件而不得不將一部分家族從青州平原郡遷移到涼州的金城郡,定居在金城郡西北部一個叫麴的地方,並將姓氏由鞠改為麴。隨後因為王莽開發西北邊境地區的大政方針所以又再一次搬遷到了距離羌人更近的臨羌縣湟中地區算是徹底的安了家。
經過數代繁育,到了麴義這一代基本上已經可以算是徹頭徹尾的涼州人了,就連麵容也因為與羌人混居的關係而出現了中亞人的某些特征。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在與羌人的分分合合中練就了一身出眾的武藝和領兵的方法,並相應同為涼州人出身的皇甫嵩的號召領著家族精壯和募集而來的同鄉義勇參與了剿滅黃巾的戰鬥。
當然,因為麴義不過是一個民團首領,雖然部下實力不錯但是和精銳的北軍士兵比起來也並不算突出,而他自身的武力雖說嫻熟但是羌鬥畢竟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藝,所以無論是皇甫嵩也好李書實也罷在征討黃巾軍的時候並沒有發現這個基本上可以說是沒什麼太出眾表現的西涼漢子。可以說如果今天不是他與張郃一起出現在李書實的麵前並由張郃親自介紹的話,估計李書實和麴義之間很有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什麼交集了。
而對於麴義而言,雖然聽說過李書實這麼個人,但是因為從來沒有和李書實的部隊正麵交過手,孫堅的實力雖然不錯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更習慣於用自己的武藝引領軍隊作戰,這樣的作戰方式也不為其所喜,於是對於曾大敗其的李書實部隊也沒多做留意,故此直到今日雙方之間才第一次互相麵對麵的正視對方。
不過這一正視,倒是讓麴義再一次小小的吃了一驚。
“文和先生,您是文和先生麼?想不到您也到這西河了。義久仰先生大名,今日一見可謂是三生有幸啊。”
李書實雖然是對方的首腦,可是本身似乎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於是麴義的目光越過了李書實,在蘇小蘿莉那一臉無聊的美麗臉龐上也是一掃而過,雖然典韋那龐大的體型和令人倍感壓迫力的氣場讓麴義的目光微微一凝,但是很快便被李書實身後那個低調的家夥吸引了過去。隨後,好容易認清楚那個總是將自己的存在感如同棒球一般不知道扔到哪裏去讓人總是不自覺忽略的家夥就是西涼頗為有名的文士賈詡,麴義立刻爆發出了巨大的熱情。
西涼地處邊地,可以說是大漢文明的邊緣地帶,自古便不為中原士族所容,尤其是到了東漢,政治中心遷移到了正正經經的中原地區,形成了洛陽-南陽-長安的政治大三角,於是涼州更是成為了中原士族眼中的邊鄙之地。故此每一個出眾的文士都是涼州寶貴的財富。
雖然賈詡不如大漢著名刺客傅介子的後人傅燮、讓草書從潦草的文字變為藝術的“草聖”張芝及其弟張昶、即使是京畿河東地區也要禮聘的名士李儒、品評名士皆有見地的閻忠等人在涼州那樣名聲顯赫,但是卻也是涼州那群解決問題更喜歡用拳頭甚至有的時候隻能用拳頭而不是腦漿的土地上培養出的為數不多的大腦發達之人。當然更不要說在漢代這個獨特的環境下能夠被著名的評論家閻忠給出一句“有良、平之奇”也足以證明其人的本事。
故而麴義見到賈詡表現的比麵對李書實的時候更為尊重,即使是賈詡已經努力將自己的存在感踢飛踢飛再踢飛,卻仍然逃不過早就對其頗為了解的麴義。
“在下不過主公門下一小吏爾,當不得閣下如此讚譽。”
此時賈詡的表現基本上和剛才張郃在李書實麵前的相差無幾,隻不過比起肌肉更多的張郃,賈詡的無論是表情上還是動作上都表現的更為淡然和從容,由此可見他無時不刻不在驅散著自己身上源源不斷冒出的存在感。隻不過李書實感覺賈詡童鞋冷源太強,稍稍一個眼神就能讓被他盯上的家夥渾身發抖,這種強大的能力即使多麼努力地祛除自己的存在感也枉然啊。
不過原本被呂布那麼一震懾便已經謹慎了許多的麴義現在又看到賈詡這樣優秀的涼州士子成為李書實的屬下,他對於李書實的實力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而曆史上麴義能夠成為袁紹立業初期最大的依仗雖然也有其出眾的實力作為支撐,但是更多地是因為麴義從涼州帶來的凶悍之兵以及他那一手練兵的功夫。所以當袁紹麵對公孫瓚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同時又有了最夠多的善戰之兵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便將這個有些孤傲同時也有些別樣心思的頭號功臣幹掉,這樣不但讓深受其影響的軍隊重新回到自己的統禦之中同時也可以清除這樣一個總有些割據思想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