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下麵請看程昱教授的法術講座(1 / 2)

“和樂啊,還有多遠才能到達西河。不是說我們過了雲中之後用不了幾天便能到西河境內了麼?為什麼我們走了這麼多天還沒有到達,現在我眼裏就剩下山、山和山,看得我直想吐。”

“抱歉單於陛下,因為當初前來拜見您的時候為了能夠快一些見到您的真顏,所以在下曾經多次翻山而行,隻是那樣並不適合大軍行動,不但耗費馬力而且還容易讓不熟悉地形的戰馬十足掉入山溝之中,所以路程上要多了不少,不過從當地的土人口中打聽到,這裏已經是雁門郡的地界,估計再有一兩天時間我們就能進入西河郡了,請單於務必再忍耐一下。”

從雲中郡到西河郡的路程其實並不算艱難,從雲中郡北部的北輿縣向西南,經過五原郡就能到達西河郡的土地。一路上基本都是草原地帶,不但水草豐美還利於行軍。

但是和連一聽這條線路二話不說便直接否決了和樂的提議。在分給自己的侄兒魁頭率領萬騎兵馬留在雲中城下用於牽製對手之後,我們的鮮卑共主和連童鞋就義無返顧的在和樂的帶領下開始了漫長的即使是和連自己都被那茫茫群山折磨的欲仙欲死的鑽山之旅。

為什麼和連要舍棄好走的路途而非要選擇那樣一條連他自己都忍無可忍的路程呢?

答案就是那條簡單的路雖然的確好走,真的真的是非常好走,和連的父親檀石槐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但是啊但是,從北輿向西南進發經過一個中繼點在一路向南的這條路上雖然地理上是行得通的,問題是壞就壞在那個中繼點上了。

話所這中繼點是哪裏啊能讓和連談之色變?這個中繼點就是西河郡的美稷縣。

對,就是那個南匈奴王庭以及大漢使匈奴中郎將所在的美稷縣,從這裏鮮卑人可以沿黃河河穀一路向南直奔離石而去。可問題是啊,當初“涼州三明”之一的名將皇甫規晚年打的最驚心動魄最讓人大呼過癮也是最跌宕起伏的一場仗就和這條線路的困難有關。

當初檀石槐曾經就想過走這條線路南下入侵大漢。為什麼啊?因為他沒走過,所以沿途的防禦情況那就可想而知。可是想走這條路就需要經過美稷這一中轉站,於是乎檀石槐本著睦鄰友好的原則找匈奴人商量借道的事宜,並向匈奴人許諾了不少的好處。

問題是當時掌管北部邊疆諸胡事宜的度遼將軍是前使匈奴中郎將皇甫規,這位老爺子不但非常能打仗,而且為人清廉做事還很公平公正,儼然檀石槐少年時的表現,所以不但在胡人中非常有威信,甚至很多胡人還主動來投靠他。有了這樣的官員管理事務,匈奴人除了“服”字那就沒別的二話了,結果檀石槐的提議匈奴人不但沒有接受而且還告知給了皇甫規。

憤怒的鮮卑人因此殺了當時的匈奴單於居車兒。好麼,這一下子可炸開了鍋。雖然居車兒不是什麼有雄才大略的主,張奐更是認為此人是個不能統理國事的庸才,可人家好歹當了二十多年的匈奴單於,現在居然被鮮卑人殺了。憤怒的匈奴人便傾全力配合之前因為朝內黨爭幾近斷糧且無外援的皇甫規將鮮卑人殺的是大敗虧輸。

所以說雖然匈奴人表示在漢人和鮮卑人之間的戰鬥中會保持中立,可是假如你和連帶著部隊往槍口上撞那也別當匈奴王庭它就是紙糊的。當時候前有匈奴王庭的精銳部隊和使匈奴中郎將宗員的數萬大軍,左有來自定襄郡的郎氏骨都侯的萬騎部隊,右有來自五原郡的當於骨都侯的萬騎部隊,後有來自雲中郡的呼衍骨都侯的萬騎圍追堵截,再加上極有可能來撿便宜的烏丸人,他和連就算是全軍都在這裏也注定隻有一個被包餃子的結果。

和連不敢走美稷,這也是之前作戰會議上商議的結果,說起來盧植和閻忠這樣的老家夥倒是希望和連能夠更大膽一些,畢竟這樣就會將匈奴人也卷進來,以和連此次所帶的六萬精銳就算匈奴人的胃口足以將其吃掉,不過匈奴人自己也別想完好無損那也是可以相信的事情。這樣的結果對於李書實今後將影響力伸向整個西河而言是相當有利的,隻不過可惜了。

不過對於呂布、麴義這樣的少壯派而言,如果他們能夠用自己的手擊敗鮮卑人的話,那麼所獲得的名聲同樣會讓匈奴人不得不正視離石的影響力。隻要他們不敢公開反叛,那麼以一個強者姿態出現的西河郡兵所發出的命令將會更加的好用。

當然,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西河郡兵不能在這次戰鬥中損失太大,否則再大的名聲也沒用,或者這也是為什麼老家夥們更希望敵人之間能夠拚他個你死我活而西河郡兵坐收漁翁之利的用心之所在,此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嘛。

孰是孰非李書實表示自己是看不出來,不過考慮到自己手下士兵的等級與草原民族相差的有些大,李書實還是覺得能夠有機會練練兵還是多打幾仗為好。果然,經過賈詡的一番毀人不倦的熏陶,李書實對於人命似乎也開始變得有些漠視了,至於是好是壞就隻能用時間來考驗。

再長的路隻要不倒斃於半路,那就總有走完的一天。

這是春日的一個早晨,經曆漫長的冬眠後,憔悴之姿開始回歸勃發的活力,處處激蕩著春天的氣息,蒹葭蒼蒼,每片綠葉都在灌注著生命的意識,遍地拔節的聲音一如心兒悸動的聲音。而薄薄的輕紗圍繞在這蓬勃的綠意周圍讓整座山脈都有了一分如畫般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