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的奇怪表現李書實很快就知道是用來做什麼的。
作為噸位最大射程最遠的一架投石機,金火罐炮理所當然的打響了雙方正式接戰的“第一槍”,而受到打擊的正是行在戰場正中的羯人,早有提防而遊弋到羯人兩側的鮮卑人雖然同樣要遭到其他投石機和弓兵的打擊,但是卻躲過了最有威力的金火罐炮的打擊。
最為重要的是,因為去年冬季用水凝成冰製作的冰牆的逐步融化,導致夯土的城牆表麵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裂痕和凹凸不平的地方,雖然這段時間已近在程昱的指揮下修補了不少,但是卻依然無法像冰牆那樣有效地阻止對方的攀爬,所以由遠程火力組成的打擊力量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防禦環節。可是現在卻被對方用這種方式突破,而且還沒付出更多的代價。
對方的做法非常巧妙。雖然李書實的金火罐炮並非不能移動,可是這麼個龐然大物想要移動本身就是個麻煩,就算李書實可以做出將其反召喚之後再召喚這種無視引力法則的有極大可能暴露自己底牌風險的事情,那麼那些準備的彈丸呢?更別說移動過後還需要校正諸元以及試砲等一係列工作,中間所耽擱的時間早就足夠鮮卑人在己方軍陣和離石城城牆根衝上個幾個來回了。所以說除了轉向之外金火罐炮的炮位基本上可以說隻能固定在那裏。
“左轉三十度然後給那些鮮卑人來個驚喜。”李書實下達了作戰命令。
這裏的三十度並沒有那麼精確,隻不過是告訴炮手讓發射角度改變的大概數據,畢竟想要用尺規將腳三等分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在沒有量角器測量儀的時代發射的又是散彈,所以沒有必要追求那種高精度。當然,以上都是某個“數學老師”的辯解罷了。
可即使是這樣當鮮卑人衝到城下的時候他們依然有了比當初羯人更少的時間便爬上了城牆。
不過他們在城牆上站穩腳跟所用的時間卻遠遠多於當初羯人所用的時間,因為經過上一次的戰鬥,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們都對於城牆防禦戰有了更加深刻和細致的認識,同時對於配合以及什麼時機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應對方式有了更準確的判斷。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人不愧是能夠在三國世界創出大名頭的家夥,吸收經驗過後的成長速度讓人刮目相看。
他們之間有的帶領自己麾下的士兵比如關羽和他身後的那些手執山寨偃月長刀的百餘長刀手部隊。當然,這是李書實看到這支部隊的叫法,實際上那些長刀手手裏拿的都是漢朝專門用來對付騎兵衝擊用的長兵器名曰:斬馬劍。也就是一種長柄雙刃厚脊大劍,既可以像長矛那樣刺向對手,也可以在近身的時候使用劈砍的方式攻擊馬上的騎兵。
當然麵對沒有馬的目標斬馬劍的表現依然夠犀利。隻要看到有登城的敵人就是十餘把斬馬劍從彭排的空隙將之或砍或刺驅趕下去,而關羽則是負責一旦出現棘手的人物便用他那足可匹敵張飛的力量揮舞著柄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以無法反擊的威勢將敵人砸倒,再由其他長刀手負責補刀事宜。隻不過李書實表示由配備斬馬劍的長刀手補刀,那場景,太暴力了……
有的則像張郃與麴義那樣,率領部隊互相配合交叉衝擊將那些立足未穩的士兵重新打下城牆,如果有暫時無法驅逐下城牆的頑強分子就是隱藏在普通士兵裏的張繡突襲對手的時候。至於許褚的賊兵部隊和在城市防禦戰中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力量的由典韋所率領的武術家們的配合就更加默契和多變了,再加上許褚和典韋二人都具有短距離的飛行道具,讓那些隻顧著防禦眼前士兵手中刀劍的鮮卑人或者羯人登時吃了大虧命喪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