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很驚訝麼?放心吧,你能領著援兵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看到李書實和馬基一臉吃驚的樣子,張溫那張帥氣儒雅的臉上露出了些許促狹的表情。
當然,馬基和李書實的吃驚是完全不一樣的,畢竟一個和你在一起待了那麼長時間的半大小子突然間成為你必須稍微仰視一下的兩千石官員,最關鍵的是在平日的相處中完全看不出這小子身上有一點高官的氣質,這事擱誰身上估計都要無奈個半天。
不過最讓馬基汗顏的是,剛才自己似乎還不自量力的打算將身邊這個半大小子引薦給張溫,殊不知按照剛才張溫的話來說似乎對方一直待在這長安城內就是為了等這個小子的援軍?
想起了典韋、趙雲等人的身手,馬基覺得或許張車騎守在這裏或許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至少馬基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的經曆之中似乎也就傳聞中的那個呂布和張遼能和他們比肩吧。
當然,如果典韋和趙雲馬基的想法的話,估計他們會很不好意思的,雖說經過半年的成長,眾人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典韋原本粗狂的更多的是在揮霍自己的天賦的進攻逐漸變得細膩起來,原本力量就強過呂布的他在學會使用一些細膩的手法後對於力量的控製明顯比之前更加自如。隻不過顯然這比起已經算是童淵的半個弟子的呂布的成長還是要差上不少。
畢竟起點不同,之前的積累也不同,所以導致實力增長後的結果依然差距頗大。
不過好在馬基知道李書實的身份後便直接離開了,畢竟他所清楚的情報李書實同樣清楚,甚至某些情報還是靠李書實的幫助才搜集來,那麼原本主要目的是為張溫提供情報的馬基也就沒有留在這裏的必要,這也讓李書實不必再矗立在尷尬的目光之中。
“好了,書實,你也不用站在那裏瞎猜,你的事情我是接到了盧子幹的信件才知道的,原本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是這段時間接到朝廷內關於是否重開州牧一事的激烈爭論以及才知道子幹兄的眼光確實高明。你既然打算跳出那個漩渦,就安心在我這裏吧。那些羌人各個都是好勇鬥狠之輩,孫堅、李卓等人雖然並不比輸於對手,可是終究還是少了點,董仲穎那邊我又指揮不動他的那些個驕兵悍將,聽子幹兄說你麾下頗多將才,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好吧,本來經過陶謙那明目張膽的挖牆腳之後李書實就覺得自己的神經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鍛煉,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這裏的張溫似乎更不客氣,仿佛想要將自己的手下一網打劫似的。
不過顯然李書實的腦筋沒轉過彎來的是,現在顯然不是諸侯討董後各家軍閥格局的時候,現在大家都還生活在名為大漢的同一片天空下,就算是親近如典韋、許褚這樣的猛人從戶籍上來講依然是有著自由身份的大漢公民而非李書實私人的部曲。也就是說如果對方離開李書實的話完全沒有觸犯大漢的任何一條法律,當然在道義上或許會受到某些譴責罷了。
可是這並不想張郃當初那樣選擇與李書實為敵,而是同樣為大漢的邊防出力,更別說身為車騎將軍的張溫看上去前途似乎比李書實這個沒啥背景的小家夥好上不少,於是和李書實的思想完全生活在兩個時期的張溫當然對於挖李書實牆角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或者說在張溫看來,李書實其實應該主動將自己手下的謀臣猛將推薦給自己,這樣才是一種對人才負責的態度,當然李書實自己也能獲得一個發現人才和推薦人才的美名。
所以如果不是前線戰事緊張的話,張溫本來不打算開口要人的,因為這樣一來即使李書實將人才交給張溫多多少少也是落了下乘的,要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士說成搞小團體圖謀不軌的話李書實想要解釋起來也會很麻煩不說,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李書實的仕途。
當然,這些都是張溫的看法,李書實並不清楚,因為他的思想和張溫差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不過就算李書實清楚張溫的想法估計他也不會那麼大度,畢竟他可是很清楚未來的曆史的。
或許李書實應該感到慶幸,他的身邊現在唯一跟著的兩個“手下”一個是作為未婚妻出現的蘇小蘿莉,就算其智比張良,勇賽項羽,張溫也是絕對不敢有非分之想。至於另外一支神神秘秘的羅荷羅大小姐,就連李書實都拿這位大小姐沒什麼辦法,雖說這位大小姐平日裏一副平易近人謙謙有禮的模樣,但是就好像蘇小蘿莉抨擊的那樣“骨子裏寫著的全是驕傲”,估計就算是大漢朝的皇帝親臨這位大小姐喜歡什麼表情依然會做出什麼樣的表情吧。
這讓他可以放心大膽的拒絕張溫的要求,不過說出的話嘛,那還是要委婉一些的。比如西河雖然剛剛打退了鮮卑人的進攻,可是依然還有不安分的匈奴人和時附時叛的烏丸人,更有一些牆頭草一般的小部落,這些都是不安定因素,需要防備。
啥?您說帶出來的這些人?對不住了,這些不是再下的親衛就是和董卓部下張濟說好前去助戰的兵士。哦,您說您要他們留下啊,怕是不成吧,這樣會引起嘩變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