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陳倉之旅(1 / 2)

“諸位說說看吧,敵軍突然分兵,根據抓到的俘虜拷問出的結果,似乎領著大隊人馬向西逃往陳倉方向逃竄的是賊首北宮伯玉和邊允,而向西北的則是由李文侯和韓約率領,目標應該是敵軍存放糧草和戰利品的渝麋。我們是否也要跟著分兵,如果分兵的話如何分配,如果不分兵的話又要追哪一路,時間緊迫,大家都不要磨蹭,速速說來。”

這是來自董卓的聲音,而他的周圍此時正圍攏著為數不少的人影,隻不過因為都低著頭看著人群正中所拜訪的軍用地圖,所以一時之間很難從背影將他們一一區分。

“北宮伯玉和邊允是這次羌亂的首腦,朝廷給出的賞格也是最高的。而渝麋雖然是叛軍囤房糧草的地方,隻是因為之前大軍彙聚在武功美陽一帶,所以裏麵的物資大部分都已經轉移到了郿城,現在渝麋城內囤房的物資應該並不算太多,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將大部分的兵力放在北宮伯玉和邊允這兩個叛軍首腦身上。收拾了這兩個人,李文侯和韓約購募即可。”

“愚以為不然,那渝麋城內也許糧草確如文重所言已經被轉移到了郿城,可是羌人掠奪的財物呢?收複郿城的戰鬥是董將軍所指揮,想必城中到底有多少糧草多少財物應該是最清楚的吧,還望董將軍能夠告知大家。如果那些財物還放在渝麋城內並被叛軍帶走,那我涼州吏民百姓所遭受到的損失將會是空前巨大的,對於中央府庫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幾乎是在瞬間,兩個完全不同的意見便被提了出來,這讓在座的所有人都有些苦笑不得的感覺。可是一邊是幾乎唾手可得的功名,另一邊則是稍加運作便可以收獲的大量財富,這讓在座的所有人一時間都有一些舉棋不定,於是大家都將目光聚集到了董卓的身上。

“回想起來的話,郿城府庫內的糧草的數目與那些財物的數目確實相差懸殊,原以為是賊寇將財物都帶在身上,不過現在看來顯然那些賊寇將搶來的東西都放在渝麋城中。”

董卓想了又想,才最終得出了結論。說起來也夠難為他的了,雖然不是沒腦子也不是沒讀過書,可是似乎天生就對文案工作極其反感,能夠記下那麼多的數字,還多虧了那些糧草和財務都和他切身相關的緣故,否則他才懶得浪費腦細胞。嗯,這一點和呂布應該相當投緣。

隻不過,董卓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頓時都糾結了,畢竟這年頭想要爬的更高爬的更穩當尤其是對於他們這些武人而言,適當的走走門路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隻不過差別是有的人走的是宦官的門路,高效快捷成功率高,就是名聲臭了點;有的人走的是世家門閥的門路,雖然成功率不高且有站隊的風險,但是名聲上要好聽許多。這就完全看個人的喜好了。

可是不論是走哪一條門路,都必須花費相當數量的錢財或者可以用錢財衡量的事物,比如名畫、字帖、美女等等。所以如果打仗的時候能夠撈點外快的話,顯然自己和自己家族的活動資金就更寬裕一些。畢竟即使自己不用自己的子侄族人總也會用得上的,畢竟除了走關係之外,親兵和私兵這樣為自己建功立業和保命的部隊國家可是一分錢也不會掏的啊。

此時此刻,就連相對而言比較為國著想的孫堅都在那裏天人交戰著,就更不用說董卓這樣比較自私自利的家夥了,要知道雖然北宮伯玉和邊章的腦袋很值錢,可是那也要有運氣拿得到,自古作戰似乎大將們的逃脫率總是很高,想要拿到他們的腦袋可真心不容易。再說渝麋不也有兩個腦袋麼,雖然不如前麵兩位值錢,可是再加上城內的財物。

一時間大家腦袋裏的天平都開始慢慢的發生傾斜,畢竟他們出來打仗基本上為國效力的念頭遠遠少於自己建功立業的想法,更何況大家也有些擔心羌人們臨死的反擊造成自己的損失。

“車騎將軍有令!”就在大家快要做出一致決定的時候,軍帳外忽然傳來了一聲疾呼。

陶謙的出現結束了這場讓所有人都萬分糾結的爭論,雖然說有些人對於沒能夠獲得唾手可得的利益而感到惋惜,但是因為有了張溫的將令,他們大可以將這份怨恨轉移到張溫身上,這樣一番詛咒憤恨之後,他們也就心安理得的按照張溫的將令奔赴各自的戰場。

話說這種念頭可以稱呼其為傲嬌麼?這種100%的傲沒有嬌成分的傲嬌。

於是李書實一行人繼續混在張濟的隊伍中跟著董卓向陳倉開赴,和他同行的還有孫堅、鮑鴻、周慎和徐榮。其中鮑鴻是扶風本地人,算是個地頭蛇一樣大人物,負責擔當向導。而周慎和徐榮都來自北軍,周慎是個蕩寇將軍,而徐榮則是一個雜號校尉。孫堅的能力雖然是這些人當中最為出色的,可是官職卻是最小的一個。當然,前提是董卓已經官複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