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紛亂的中平五年終於結束了(下)(1 / 2)

雖然其他地區的事情想來與劉宏的囑托無關,不過權當發散發散思維,或許會有什麼意外收獲也說不定。於是李書實的手伸向了身旁的一疊邸報。

這邸報就好像現代的《XX日報》一樣,都是最為官方的報紙,雖然不能像某些人笑稱的那樣“除了日期是真的剩下的就不知道什麼是真的”那麼誇張,但是其中的水分多少是有些的。

不過,對於一個習慣了現代新聞學的人而言,隻要適應了這個時代的某些“筆削春秋”的筆法,實際上隱藏在其中的內容基本上也都能了解個大概。當然,對於這個時代如賈詡和程昱這樣的精英而言,或許熟悉這個時代規則的他們能夠看到的東西會更多。

嗯,不過即使是這樣正南方向上的事情似乎也沒什麼可多說的呢,反正不過是經常有人拉著幾十、幾百乃至幾千的漢族或少數民族部落造反,然後就被看著李書實的成就紅了眼的江東萌虎帶人挑了場子。可惜因為萌虎醬過於追求功勳最大化,導致他與同樣靠征伐建功的荊州刺史王睿的矛盾越積越深。洛陽偶爾也能接到他們之間對戰的文書。

不過王睿這個文官出身的家夥顯然在筆杆子上完敗孫文台,萌虎醬又不像李書實這樣有無數代筆的好手,要不是孫堅背後有朱儁幫忙說情,恐怕他的長沙太守的位置很難保留。

西南的劉焉,好吧,那隻老色狼的事情不提也罷,反正他封閉了出川的幾條要道,擺明車馬是打算坐山觀虎鬥然後找機會出來收拾殘局。想來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是受了這位的影響吧。

揚州的山越……好吧,不是咱鄙視其戰鬥力,而是因為其最大的特長就是鑽山。山裏無敵,出了群山戰鬥力立刻大打折扣而且部隊紀律、戰術素養都相當有限的山越部隊,單憑山外的那些從來不嫌山越努力多的豪強就足夠收拾那些小規模的家夥了。

不過,經過那些豪強訓練後有了足夠的紀律性的山越人,卻成為足以讓所有部隊頭疼的麻煩。

在大漢王朝統治的核心區,黃巾軍的餘黨依舊興旺無比,尤其是學習了李書實那套“打地主,均田地”的手段並加以發揚後,不少受到地主剝削的佃農和破產者積極加入到了黃巾軍的隊伍,經常不到一個月內就能拉出一支數萬人的隊伍,讓各地官員都非常苦惱。

如果那些起義領袖能夠有太祖及其麾下高層領導那樣偉大的節操的話,恐怕這些起義軍將會成為大漢帝國統治者最為懼怕的存在。可惜的是那些起義軍的領導者大多沒有那麼長遠的眼光和理想,稍稍有了點成績便迅速腐化墮落,最終被官軍剿滅,成為官軍的磨刀石。

不過隨著起義軍的增多,這些原本各自為戰的軍隊漸漸有了聯合的趨勢,尤其是青州和徐州方麵的黃巾軍,借助山東半島數量眾多的丘陵,起義軍之間互相守望相助,官軍們對於這群“山猴子”們就隻能幹瞪眼了,尤其在幾個膽大的傻蛋當了炮灰之後。

隻是這些進入到山林之中的黃巾軍不可避免的與山裏的“原住民”們產生了衝突,那些山匪盜賊雖然個體實力強過黃巾軍,但是卻也強不到哪裏,結果被海量的黃巾軍驅趕出了他們原本的巢穴。而得到了山賊們積攢的財富的黃巾軍則讓那些山賊回家的夢想徹底破滅。

走投無路的山賊匪盜能做些什麼呢?不聰明的自然繼續打家劫舍,但卻因為失去了保命的根本之地最終成為日漸被各地太守所重視的郡兵的功勳和經驗。而那些聰明些的,知道普通的打家劫舍已經沒有出路,想要活命的話,就要尋找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陶謙被任命為徐州刺史。雖說不過區區一刺史,但是需要繳納的錢款卻遠遠超過了一個六百石的刺史所應繳納的份額。要不是陶謙的好友,對其才華非常佩服的前太尉張溫的鼎力支持,恐怕以陶謙的牛脾氣還真沒臉去上任。

陶謙雖然成為了徐州刺史,但是想要做出一份成績顯然不可能那麼迅速,畢竟他和後來號稱“匹馬如荊州”的劉表一樣,除了少數在西北收獲的親兵之外可以說是光杆司令一個。

當然,在李書實看來,陶謙雖然為人剛烈了些,但是能力還是不錯的,可以說是東漢末年被低估的梟雄之一。而他的埋沒也僅僅是因為他後來麵對的對手在未來掌握了輿論的最高點。

不過聽聞陶謙已經開始與縱橫於兗、徐交界的匪首臧霸、尹禮,青、徐交界處的孫觀、吳敦,兗州泰山郡境內的昌豨,活躍於徐州南部的天帝教教主闕宣接觸,似乎在商討著什麼。

這些家夥都是被黃巾軍搶了地盤的“可憐人”,陶謙聯係他們,還真是符合他的作風啊。

當然,青徐之地距離並州遠得很,李書實對那裏的興趣著實不大,反而對發生在幽州的那場戰事更加關注,因為雖然小蝴蝶不斷地閃動著翅膀,但是有些事情還真是無法改變呢。

話說比起曆史上安熹縣縣尉的職務,安熹縣縣令這個地方行政一把手已經足以讓劉備對大漢王朝感激涕零、以身相許。隻可惜任你劉備如何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百姓中的風評好到無以複加,怎奈何現在的劉備還處在年輕熱血的階段,一門心思全部用在了百姓的安居樂業上,結果花光了所有的賞賜和積蓄。而現在的劉備顯然沒有後來借荊州的時候臉皮那麼厚,所以哪怕明明知道隻要他開口張飛一定能夠幫忙解決,卻依然寧願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