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離開了,雖然李書實並沒有給他他所希望的答案。
並非他不想去洛陽,並非他沒有去趟那攤渾水的自信,而是因為他並不想太出名。
曆史上董卓進京後的日子風光麼?看著是挺風光的——又是睡龍床,又是換皇帝,殺人跟玩是的,大部分朝臣看著他的舉動那是啥話都不敢說,除了有限的幾個幾個愣頭青。
但是實際上呢?如果說袁紹和曹操那是早就心懷不軌的話,那麼韓馥、孔伷實際上都是他任命的用來安撫士人的,隻不過人家根本就沒領情,麵對董卓的糖衣炮彈真真是做到了“糖衣吃下,炮彈加倍奉還”,估計唯一讓董卓好過一點的還是一個蠢蠢欲動的漢室宗親劉表。
至於朝內,張溫、袁隗、王允、黃琬等等等等,估計可以隨隨便便就說出一大串有的沒的,再加上董卓蓄意整治的如皇甫嵩之輩,可以說除了一個對他感恩戴德、前倨後恭的蔡邕蔡伯喈之外恐怕混在董卓手下的那些士人真沒幾個用心幫他忙的。估計和官渡之戰時的曹操周圍相差無幾——除了那幾位絕對的親信之外,剩下之人怕是都不太幹淨。
所以說和董卓一同進京一來讓自己顯得仿佛憑空低了董卓半級,成為其有力的下屬;二來則是董卓這位老兄實在是太過招風,和他一起自然容易吸引仇恨,而不和他一起則更容易渾水摸魚,畢竟很多穿越者先輩曾經告訴過我們,這個時候的洛陽油水也很足啊。
當然,李書實之所以這麼自信也是因為他在洛陽城裏有“內應”,王越怎麼說在洛陽也待了那麼多年,作為蘇小蘿莉水晶宮成員之一的張寧小幼幼據說也成功混進了皇宮之中,雖然不知道其打著怎樣的主意,不過大概應該可以起到一點作用吧。至於某位跟在王越身邊當跟班、當徒弟、當侍從、當孌……咳咳,剛才那個應該沒有的小廖童鞋估計就幫不上什麼忙了。
也就是說,對與李書實而言,最好偷偷的進村,打槍的不要,最後悄悄地溜走。
所以對於董卓的邀請,李書實以陛下的“遺命”為借口推辭了。
對於李書實委婉的推辭,董卓並沒有多少意外的感覺。其實說起來就連他自己對於此次進京是否能實現他的目標感到心裏沒底,大將軍與他身後的士人和經營了數代皇帝的宦官集團都不是什麼好解決的對手。董卓也隻不過是因為李儒分析出了兩者之間尖銳的矛盾所以才產生了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李書實身邊的聰明人不少,所以他此時的答複應該是他的智囊團分析後的結果。而且關鍵是李書實還年輕,遠沒有感受到那種令人壓抑的束縛感。
再說李書實的回答也並沒有讓董卓有多麼失望。能夠尊崇劉宏的“遺詔”也就是隻要不觸及到他的核心利益,李書實還是願意聽從中央政府的命令。那麼其中的意味就很簡單了——你董卓要是要本事拿到中央政權,自然有資格命令我。如果你沒那本事,那麼也就不要再找借口來煩我。雖然李書實的反應滑頭了點,但是比起董卓心目中最難啃的那些個士人來說,已經算的上相當好說話了。所以在政治這趟渾水裏摸爬滾打了那麼多年的董卓知道他已經不需要再做什麼過激的舉動來刺激這位已經被打上了“潛在盟友”標簽的李書實。
“看樣子洛陽的情況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複雜呢。”
對於李董二人的這次會麵,賈詡做出了如下的評價,同時跟隨而來的閻忠和程昱也表示讚同。
“為什麼文和會這樣說呢?”不懂就要不恥下問。
“如果局麵比較明朗的話,那麼就是給董仲穎再大的膽子,他也很難做出那樣的決定。就算他有那樣的想法,李文優也是飽學之士,怎麼可能不加以勸阻。隻有那兩方之間相互膠著的時候,才有董卓以及他的飛熊軍的用武之地,驅虎吞狼或者漁翁得利。”
實際上在說話的這段時間裏,賈詡已經想好了很多種董卓應對洛陽局麵的方案以及每一種方案背後所牽扯的背景。正是因為做出了這樣的模擬,賈詡才能如此肯定他對洛陽城內現如今的局麵的猜想。而閻忠和程昱大概也做出了相類似的推理和模擬。
“這樣說來,我和盧公的會麵恐怕會麵的相當麻煩呢。”
是的,值此局麵紛亂的時候,李書實需要會麵的可不僅僅隻有董卓一家,盧植也已經向李書實遞話,表示希望找個時間能夠和李書實通通氣,好好聊一聊現在的局勢。
“聽說陛下似乎有意讓幽州牧劉虞出任太尉一職,不知道子幹會不會接到類似的命令。”
“不會,幽州的事情已經明朗,雖然公孫伯圭依然困在遼西,但是聽聞張純和張舉兩個人已經棄眾而逃,躲進了草原之中不知所蹤。丘力居似乎也已經打算投降,少部分與公孫伯圭仇怨很深不願意解圍的烏丸人也完全可以交由劉玄德處理,劉伯安坐鎮幽州已非必要。而盧公則不同,麴正道雖然頗具手段,但終歸聲望不足,陛下想要分化匈奴人的話沒有盧公在西河壓陣,怕是會引起匈奴人的反彈。再說盧水胡、休屠胡以及鐵弗匈奴各部也都不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