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暫時平息的混亂(1 / 2)

李書實的玉璽和大漢的傳國玉璽。

如果單獨拿出其中之一,都有資格成為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國家的珍寶並流傳數百年。但是如今當兩個人被並排放在一起的時候,李書實的玉璽便盡顯盜版本色了。

是啊,光看外表就知道,李書實的玉璽散發著略顯詭異的幽綠色光芒,在黑夜裏映襯在人的臉上,估計不用化妝就可以去參演香港的那些個僵屍電影了。

而傳國玉璽,在那雍容富貴的五色毫光的映襯下,登時就將李書實的玉璽甩開好幾條街。

五龍交紐——好吧,光是龍的數量上李書實這邊的玉璽也要少上一整條,至於那五條各具神態互相糾纏的龍不但沒有讓人感覺紮手,反而非常切合人類的手掌,讓人有種一手便能掌握住這枚溫潤的玉璽,而掌握住了這枚玉璽,就能掌握住這個龐大帝國的錯覺。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曆史上前兩位僥幸獲得它的孫堅和袁術都死死地抓住不願放手的緣故吧。

至於後麵那個黑皮矮子,那個命硬的堪稱不死小強的家夥的臉皮可不是這一方小小的玉璽所散發出的輻射所能所能穿透的。曹劉和小孫可是這個時代這方麵的翹楚級人物。

不過不管正版還是盜版,反正現在這兩個寶貝都在自己的手裏。唯一有點可惜的是,自己完全發揮不出玉璽的戰術作用,就憑他這點屬性,就算有著西涼騎兵的職業,衝到戰場第一線的生存幾率也不會高上多少,更不用說敵方如果有文官部隊的話那他死的會更快。

所以,現在這兩件寶貝隻能放在自己手上作為觀賞道具了。哦對了,還有轉職能量提供者。

不過提供進階轉職能量顯然不需要兩塊玉璽這樣奢侈的事情,也就是說傳國玉璽如果光從自身用途而言在李書實的手中完全就是一個擺設,看起來李書實似乎做了一件無用功,尤其在他還沒有當皇帝的那個欲望的前提下。

當皇帝是好,三宮六院七十二嬪,美酒佳肴任君品嚐。但是這顯然不是說當就能當上的,哪怕僅僅是個土皇帝,要知道為什麼三國能夠成為國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時代,不僅僅因為一部三國演義(雖然這本書占了很大的成分),同時也是因為分裂的三個國家為一大票英才們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揮灑他們的激情,碰撞他們的才華,讓人們記住他們的名字和功績。

地大物博的中華民族從來不缺乏人才,缺乏的從來都是讓人才施展的空間,隻要需要,人才就好像地下的野草一樣,隨時隨地就能長出來一批,然後在殘酷的淘汰中成長。

所以你讓一個五圍三十君去挑戰皇帝這個SSS+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雖然現在他的手下聚集了一批人,但是能夠聚集到這些人其中到底有多少幸運的成分呢?

更別說知道今天,李書實也沒有獲得多少士人的支持,甚至還被逼著不得不自己建學校,建立教育體係。估計等到他的內功修煉完了,天下大勢也已經明朗了。畢竟不管是袁氏兄弟還是曹操,那都是開了外掛的存在。劉備和孫權則是靠著天險和老邁的曹操的昏庸才有機會苟延殘喘,等到司馬家把內政理順了,用著老曹留下的遺產輕鬆完成了全國統一。

既然不打算做皇帝,那麼這枚傳國玉璽該如何處理就要好好思量思量,否則就和傻蛋孫堅似的不但沒能從玉璽上撈到一丁點好處,反而因此戰敗身亡,部隊也險些被人完全吞並。

所以比起那個被玉璽衝昏了頭腦的孫堅,孫策的處理就聰明的多,也是李書實可以借鑒的榜樣。隻不過這其中對於時機的把握就顯得非常重要,至少現在是沒什麼可能。

將玉璽交到董卓手裏?李書實可不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就算曹操和袁紹能夠開出的價碼都要比董卓高,因為他們對於這種儀式性的東西顯然比更注重實利的董卓更為看重。

微微歎了一口氣,李書實將玉璽收回到了寶物圖鑒之中,而將傳國璽裝回到了那個朱漆的匣子裏並用錦囊包裹。

說起來那個匣子也很有意思,因為無論是李書實的玉璽還是傳國璽,放進去之後都能夠遮蔽住它們身上散發出的如同射線一般的光芒,而不是像普通的盒子那樣無論如何也會散發出玉璽的光芒,而且隨著時間的持續,光芒也會愈發的明亮。

顯然這個用來承裝傳國璽的匣子應該是特製的,否則恐怕誰都會對那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感到恐懼吧,畢竟誰這道那玩意穿透了身體會對自己造成怎樣的影響。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原本在這次洛陽大亂中丟失的玉璽卻直到董卓火燒洛陽之後才被孫堅發現。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匣子將傳國璽的光輝都抵擋了下來的緣故吧。而後因為在水中泡的時間長了,匣子的功效逐步喪失,傳國璽的光芒輻射了出來才會被孫堅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