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究竟做了什麼事才讓李書實等人如此的緊張呢?
原來洛陽傳來消息,董卓準備將據說是得自當年秦始皇收繳天下兵器所鑄的十二個金人重新融掉鑄成銅幣,然後將之作為彰顯新朝新政的新貨幣。
聽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大問題,怎麼說每朝每代發行個新貨幣倒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發行貨幣本來也是政府的職能之一。可是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麼?
顯然不是。
因為董卓所要發行的新錢並不是什麼通常意義上的發行貨幣以補充市場流通,因為已經有確實可信的情報顯示,董卓發行的新幣全部都是劣質的劣幣,也就是俗稱的“小錢”。
董卓發行“小錢”為什麼會讓所有人感到頭疼呢?
因為這種小錢從麵值上和現在通行的五銖錢是一樣的,但是錢內所含的金屬,尤其是作為貨幣存在的稀有銅金屬重量遠遠小於現在流通的五銖錢。
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很簡單,美帝國主義的那個QE1、QE2、QE3……能夠造成怎樣的結果,董卓發行的這些個劣質的小錢就能造成同樣的結果——隻不過比起損人利己的美帝國主義而言,董卓的這些個小錢稍稍的有些損人不利己一些。估計威力可以約等於民國時期的法幣和金圓券。
如此一來想必所有人都應該清楚之後能夠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反正不管是世家豪強、商賈百工還是普通的務農百姓,終歸是要跟著倒黴的。隻不過相比於抵抗能力弱的百姓而言,擁有貴金屬、大量布帛和糧食儲存的世家豪強對於貨幣貶值的抵抗能力要強上不少。
當然,如果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的話,那麼世家豪強也撐不了多久,除非他們有自信在大規模民亂中保得一片存身之地,否則他們隻能成為被分了土地的土豪。
實際上貨幣貶值所引發的通貨膨脹問題一直是曆朝曆代都無法根治的頑疾,隻不過因為中國古代屬於封閉型的小農經濟,對於貨幣流通的依賴程度有限,所以比起備受矚目土地問題而言,貨幣問題雖然同樣造成了不少的破壞性影響,但是受重視程度卻並不算高。
但是,如果你不重視的話,那麼其所能造成的衝擊依然是破壞性的。
而放到現在這個時間段,這個問題對李書實的並州的影響尤其之大,甚至還超過土地問題。並州境內雖然有太原盆地、忻定盆地以及大同盆地以及汾河、桑幹河、滹沱河、漳河(濁)等河流,使得山西地區雖然同樣受到水土流失的困擾,但是流失的水土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到了幾個盆地之中,從而使得並州雖然山區眾多,但是耕地也不少。
可是再多的耕地也需要人來耕種,可是因為朔州地區的逐年淪喪,即使是身為腹地的並州地區也屢遭侵入,大量百姓逃往中原乃至於江淮地區,再加上在黃巾之亂中大量的青壯年太平道信徒前往冀州作戰客死他鄉,所以並州的經濟受到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針對這種情況,李書實以及他的幕僚們製訂了一個在大漢帝國之中稍顯另類的經濟計劃——以商業發展帶動人口聚集,然後再以人口聚集帶動農業發展。
並州靠近草原地帶,每年可以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獲得數量不菲的馬匹,而在獲得了烏丸、匈奴等部落的加盟後,這樣的優勢更加的明顯。
馬匹的質量雖然有好有壞,戰馬更是有著頗為嚴格的劃分,但是不管怎麼說,四條腿跑的比兩條腿快,而且四條腿馱著兩條腿就比單憑兩條腿跑更加的省力。所以馬匹的需求欲望自從漢靈帝允許地方募兵自保之後一直都很旺盛,有錢的買戰馬,沒錢的買劣馬。
同時羊毛及其製品、冶煉出的鋼錠及其製品也是非常暢銷的商品,都能夠帶來大量的利潤。
有利潤,自然就能吸引足夠多的商人;為了經營方便,商人們自然要在此地安家立業;安家立業自然就要購買土地並招募佃戶、家丁等等人口用於生產。可是並州境內稅收並不高,人口還稀少,想要在並州境內招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弄人?那您就到並州之外去尋找吧。不管是異族奴隸還是外地流民,隻要遵守並州律法就是並州百姓,享受並州百姓的待遇。隻不過這一切都是個人行為,和並州府衙無關。
當然,並州各級府衙也都頒布了獎勵生育的政策,隻不過這個雖然王道,但是想要看到效果沒有個二十年那是不可得。更何況以現在的醫療條件,新生兒的死亡率很難降到一個可觀的水準,如果沒有戰爭的話還可以保證自然死亡率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中國人都知道的是,亂世,一個經常看到人吃人的亂世已經進入到了第二樂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