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起兵討董,自然需要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提升一下自己的士氣。
這件事王匡是絕對幹不來的,別看他在士林之中頗有些小名氣,同時也獲得了兩千石的地位,但是論起學問來,王匡還真稱不上有多好,他出名也並不是在這方麵。
王匡的名聲和現任的陳留太守張邈有些類似。張邈那是名滿天下的“八廚”之一,前麵曾經提到過,這個“八廚”的“廚”字並不是說對方是個做飯的廚子或者是對方和廚房有什麼關係,而是表示其人熱情好客仗義疏財。王匡雖然家財不及張邈,但是年輕時也是個豪客。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獲得了好名聲的王匡再加上一個不錯的出身,便有了進身之階。
所以這文章雖然寫出來是沒什麼問題的,可是想要將檄文寫成如同刀劍般犀利還讓人不感覺是潑婦罵街,他王匡著實沒有那份功力。這之間的差距大概就如同網絡寫手和魯迅相比吧。
不過雖然文章寫得不好,但是王匡卻也不是個什麼本事沒有光會撒錢的富N代,實際上他也是個頗具經驗的指揮官。當然,指揮的都是不超過五百人的小規模戰鬥。
王匡生於兗州的泰山郡。泰山郡這個地方除了南部原屬於東海郡的費縣和南城縣一帶土地比較平坦肥沃意外,其餘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較多的丘陵地形。境內梁父山、蒙山、原山、龜山以及最為出名的泰山可以說是連綿不絕,各有凶險之地,皆具一夫當關之態。
就如同會稽群山練就了山越人那強壯的體格的同時也成就了丹陽兵東漢四大雇傭兵之一的傳說一樣,地形複雜且險要的泰山郡不但讓泰山群賊之名響徹大漢東部地區,讓無數的官員位置頭疼乃至於喪命,但同時卻也誕生出了另一支聞名全國的部隊——泰山強弩。一支雖然沒有從事傭兵工作但隨著泰山郡走出的官員照樣活躍在全國各地的精銳部隊。
雖然說是強弩,但是這些大多數屬於豪強私兵的部隊並沒有多少人有能力擁有漢朝的那些強力的製式強弩,他們擁有的更多的是一些流傳在民間的弩機。這樣的弩機威力不如製式強弩,同時因為沒有標準化生產,所以保養和零件替換非常的繁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弩這種武器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最具殺傷力的單兵兵器,同時也是彈道最為穩定的遠程攻擊武器。雖然弩對於操作弩機的士兵的身體要求甚至高於弓,但是隻要熟練了弩機操作,弩的平均命中率要遠遠超過全憑手感的弓。
當然,朝廷的製式強弩不但在這方麵更為出色,而且其還擁有一些更加讓人畏懼的連弩,那種堪稱冷兵器時代的馬克沁機槍的殺人利器可以讓任何兵種在其麵前長跪不起。
順便說一句,李書實的洛陽之行的收獲之一就有那些製式強弩以及連弩的製造方法,還順便摟草打兔子弄走了幾個這方麵頗有造詣的工匠。現在李書實唯一可惜的是某位三國時期最偉大的發明家現在不知道是不是還處於胚胎階段,否則李書實真的有種將其搶來的衝動。
王匡生於泰山,自然經常要和那些狡詐且來無影去無蹤的山賊們對抗,同時身邊同樣聚攏著自己家族的那些強弩手們——雖然他們的職業隻是看上去很普通的弓兵,但是他們的的確確是一群習慣拿手弩作戰的戰士。所以王匡對於戰場還是非常熟悉的。
不要以為幾百人乃至於幾十人之間的爭鬥有的時候就仿佛兩個村子之間的械鬥一樣,實際上論起玩花招,耍心眼,這種小規模的戰鬥反而更能凸顯那些大軍團作戰中所想象不到的細節。
當然,現在王匡的手底下可不是五六百,也不是一兩千,而是上萬規模的軍隊。指揮這樣規模的軍隊對於王匡來說還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啊,不過王匡還是表示出足夠的自信。所以,請各位觀眾朋友期待他的精彩表現吧!
咦?這些香蕉皮是怎麼回事,還有那邊的番茄,話說你們怎麼知道咱幾天晚上吃番茄炒蛋呢(無霧)?如果你們再扔上來幾個雞蛋就更好了,現在物價高企想吃個雞蛋也不容易啊。
好吧,閑話少提,讓我們將視線重新投回到戰場上來。
“諸位,雖然我們此次的進攻帶有試探性的意味,隻不過想必諸位也應該清楚,董賊的西涼軍絕對不是什麼好啃的骨頭。如果我們渡過黃河與其在河南決戰,一來我軍兵少,二來裝備也很難趕得上擁有洛陽府庫的董賊軍,一旦戰敗,隻怕就是一個全軍覆沒的結局。”
“大人所言有理。這洛陽雖有八關之固,然則其北有河內威壓於上,南有荊襄直指其背,東有關東群豪虎視眈眈。若能有一上將過熊耳山直抵弘農截其後路,則董賊比困死於洛陽孤城之中。我等隻要守好黃河天險,以待天時,而後或西進河東斷董賊歸路,或南進呼應關東諸侯,則太守大人必將獲全功。即使無法斷董賊之歸路,三麵鐵壁之下董賊也該惶惶西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