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令人意外的“攪局者”(上)(1 / 2)

“傳令皮氏縣縣令傅翼一定要謹守縣城,固守待援。對白波軍的整合裁撤工作暫時停止,曹將軍派人前往皮氏縣進行打探,等到敵情明朗再向主公彙報並請主公裁奪,諸位以為如何。”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如果那支部隊真的是敵人的話,那麼我們等在這裏豈不是延誤戰機,我認為應該立刻率軍沿冀亭、稷山亭、介山、汾陰一帶布防,防止敵軍進一步南下,同時依照對敵人哨探的情報以決定是北上援救皮氏還是原地固守。”

“隻怕很難啊,據說敵人似乎是以騎兵為主,隻怕機動性相當強,現在河東局勢正是混亂之時,我們不但無法獲得準確的情報,而且還需要小心某些人趁機渾水摸魚。”

“數千騎兵,這可絕對不是什麼小手筆,周邊能夠拿得出這樣規模部隊的隻有盧公、董卓以及那些胡人,可是皮氏背靠黃河,北方又有群山阻隔,在神不知鬼不覺間將部隊送到皮氏又有什麼目的。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啊……”

因為突然出現的神秘軍隊,讓原本剛剛以為可以鬆一口氣的河東郡諸將不得不再一次繃緊了自己的神經,而且最讓他們吃驚的是他們完全不知道這支部隊是怎樣到達皮氏的。

皮氏北部一直到西河北部都屬於茫茫的呂梁山脈,所以雖然皮氏北部還有蒲子和北屈兩縣,但是論起人口和控製力來說,遠遠無法與皮氏相比,敵人在大山中一鑽並有意避開人口密集區的話除非運氣不好碰到了偶然經過的山民,否則基本上是找不到的。

但是不要忘了,河東的北部是什麼地方,那是當初李書實發家的西河,哪怕是李書實離去了很長時間但是西河李家的根基卻並沒有隨之遷移,也就是說哪怕盧植真的與李書實翻臉打算對並州動手,李書實也是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消息的,更別說朔州的很多手握重兵的將領本身就和李書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盧植很難完全繞開他們對李書實動手。

至於西邊的馮翊倒是可以跨過黃河進入皮氏,可問題是李書實對那裏的監控雖不能說是嚴密,但是自從李書實的實力再次進入河東後並沒有放鬆對馮翊的滲透,當初李書實途經那裏的時候也曾經與那裏的豪強有過一些交往,所以毫無訊息傳來看上去也不容易。

至於說那些有能力調動如此之多騎兵的異族,既然他們能到皮氏那就有能力進入董卓和盧植的勢力範圍,而盧植此時正在加強對上郡的控製,將異族驅逐出上郡還嫌太慢,更別說將他們放進來,這不是自己給自己增加禍患麼?

所以這樣想來這支突然出現的部隊的來曆和目的就非常值得玩味,戰鬥力更是讓人完全無法確定,於是製定起作戰計劃來就變得異常的困難起來。

果然未知才是最為可怕的敵人,因為你不但可以無限想象而且確實會有無限的可能。

不過在場的幾位主要將領當中哪一個都不是什麼戰場初哥,都曾經在各種場合下進行過曆練,對於戰場局勢有著相當的判斷力,閻忠更可以稱得上是一隻老狐狸,雖然在戰場謀略上或許比不上那些名軍師,但是在局勢的把握上卻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幾個主不但地位相似而且都蠻有主見,所以才會出現上麵的爭執。

所以說多頭政治要不得,哪怕是能夠讓國家蒸蒸日上的羅馬前後三巨頭最後也都會隻剩下一顆腦袋,而那些講究民主的國家也需要一個腦袋來引領國家,其他人隻負責監督和輔助。

鍾繇看著眼前幾個一邊皺著眉頭一邊不斷主張著自己意見的家夥,直到現在為止除了曹性因為剛才大家一致認為需要派出斥候調查出對方的目的出去選派精銳士兵之外大家就一直這樣僵持著,誰也無法完全說服對方,畢竟哪一個人的看法都不能說錯,隻能說他們的戰術思路從一開始就不盡相同,所以得出的結論自然也會南轅北轍。

可是讓李書實親自或者派出新人或者任命他們之中的某個人為主將以解決這件事顯然也不太現實,雖然閻忠曾今提出過這樣的建議,可是這個提議是僅次於斥候派出提議後第二個達成共識的方麵——因為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由此想來聯軍方麵也一定比這裏好不到哪裏吧,哪怕袁紹是盟主,可是那隻是名義上的,他根本沒有多少能力約束手下的那些諸侯,除非他打算讓那個聯盟不久之後解散掉。

鍾繇此時此刻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為什麼李書實對於關東聯軍會如此不看好,哪怕他們人才濟濟哪怕他們看上去無論是人數上還是財力上都占據了相當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