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司馬防性格古板,雖然這個老爺子還曾經讓李書實吃過閉門羹,可以說雙方的關係並不算多麼融洽,但是當足夠大的利益擺在麵前的時候,司馬氏卻反而成了主動之人。
對於治下的反對者,李書實或者可以表麵無視暗地徐徐圖之,或者可以抓住對方的把柄以雷霆之勢鏟除之;對於治下的別有用心之徒,表麵上李書實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但是暗地裏不論是明麵上程昱、呂布和童淵所主管的州牧府三駕馬車還是暗地裏賈詡已經開始逐漸遍布每一個角落的諜報部門,想要讓李書實吃大虧也並沒有那麼容易。
但是對於這樣主動上前的合作者,卻反而是最不容易處理的一股勢力。
首先他們並非是那種被擊敗後等候處置的失敗者,也就是說你並不能隨自己的心情將之搓扁捏圓,哪怕表麵看上去你完全有能力這麼做。因為這些人往往是最為典型的樣板——如果你連主動投靠的人都吝惜於自己的恩賜,那麼對於敵對者呢?你又該如何處理?
賜予敵對者更為寬恕的條件而對主動投靠者再三苛責?那麼相信即使是最為善良的人也會心生不滿而那些善於判斷風向的人恐怕立刻會選擇通過叛亂來增加自己的關注度,那樣一來隻怕沒有一個人能夠有信心治理這樣的一個亂攤子。
可是偏偏很多時候你又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大加讚賞和嘉獎這些主動投靠者。
如果說這些投靠者屬於窮途末路的那種你也許還不會覺得有多麼的棘手,畢竟除了少數之外他們的胃口相對有限,基本上不會觸動多少原本的核心集團利益,甚至給予這些投靠者稍稍有些過分的賞賜不但不會引發集團內部的變動而且還能起到一種千金市骨的作用。
但是對於那些實力強大的投靠者,如何安排就需要在內心中仔細掂量掂量了。
因為怕滿足他們的利益會損害到核心集團的利益,更加害怕的是他們最終會變成集團內部尾大不掉的阻礙者,並最終引發集團內部的動蕩。
前者尚還好說,畢竟即使是最為信任的人也需要一點點牽製,否則再聖賢的人都可能因為主觀上的好惡而影響到自己的判斷並進而觸及到整個大集團的利益,所以適當在手下當中製造一點點矛盾往往是那些帝王們所最為喜歡做的一件事。
至於後麵一種情況的處理,則真的是需要慎之又慎——如果處理的好了,那麼可以讓自己的實力獲得大幅提升,而如果處理不好則必然成為一個巨大的禍患。
對於李書實而言,司馬氏便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因為司馬懿以及未來的士族階層的表現,李書實難免會懷疑這些人的動機,因為曆史告訴我們雖然作為士族領袖與希望的袁家兄弟最終都失敗身死,但是士族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爭取政權的機會,他們不再出頭做那必然會爛掉的椽子,反而隱藏在勝利者的背後隨時準備摘取勝利者好容易培育好的果樹那成熟的果實,甚至某些人還對其感恩戴德。
就好像被忽悠的瘸了一次又一次的廚子,臨走前還不忘對其高聲大喊“謝謝啊”。
這其中的利弊李書實實在是無法權衡,哪怕他身邊還有程昱和賈詡。前者本身應該是歡迎這種情況的出現,即使李書實一直認為自己並沒有被士族階層所接受依然如此,畢竟不管權力掌握在何人手中,輿論的力量一直被士族牢牢把持,哪怕強如始皇帝企圖將全部對自己的通知構成威脅的書籍全部燒毀也無法阻止,畢竟周厲王實際上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至於賈詡,李書實在抱有著深深的疑慮,畢竟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這位可是和司馬懿身處同一個陣營之中,而且對於這樣的問題可以說是未發一言。當然這不排除其自保或者懷有著其他的目的,畢竟雖然因為其存在感的問題而使人常常忘記,但是賈詡的的確確貨真價實的屬於士族後裔,賈家雖然地處西涼但是不可否認這家子的家底很厚實。
更何況即使是李書實也很清楚,長遠或許無法預見,但是從眼前來看,司馬氏的提議對李書實而言的確具有相當的誘惑力,至少有了司馬氏這樣的樣板,李書實與治下世家的關係將會得到相當大的緩和,甚至進而獲得他們的力量同時騰出原本一部分被牽製的力量投入到自己想要投入到的方向之中,從而保證自己可以攫取更多的利益。
隻不過啊……
未來什麼的對李書實這種人有什麼意義麼?
他又不是什麼打算爭霸天下的家夥,如果可以的話他倒是更希望可以在一座繁華的大都市中獲得一套有花園的大宅子,然後有十幾公頃的良田,最好再有一座馬場,有心愛的人和可愛的孩子圍在自己身邊,那麼這樣的生活應該是不需要姓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