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華,運氣不錯啊,這才多點的時間,你就有機會管理一郡的事物,這要羨慕死多少人啊。”
“華將軍莫要笑我,主公此舉究竟有何打算芝可真是一點頭緒都沒有啊。”
“好啦,子華你也不要想太多,不過是代理太守的職務罷了,又不是說真的就要你來當這個太守,你就把這個命令當做一個鍛煉的機會,如果不是州牧大人身邊沒有什麼合適的人手,子華你就是想要這個機會隻拿還沒什麼辦法。”
“徐老將軍一席話讓芝茅塞頓開,芝在此謝老將軍的指點。”
“你可不要高興得太早,到了觻得你的事多的很呢。咱們身後的那些尾巴一直遠遠吊著不肯離開,你到了觻得之後要小心他們找你的麻煩。另外張掖有兩個屬國,胡騎數萬,經曆大的變故後如何防止他們擴張自己的影響同時保證當地豪強不會出現反複你也需要仔細斟酌。最重要的是到了觻得後你還需要為大軍籌措糧草以備不時之需。我雖然沒有到過武威以西,但是也曾聽聞敦煌酒泉氣候嚴苛,人口不豐,我們大軍的糧草隻怕終究是個大問題啊。”
“這樣看來芝肩上的擔子還真是重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既要籌措到足夠的糧草,還不能引起當地百姓豪強的對抗,雖說主公的傳令說會有當地人士配合,但是卻不能因此而疏忽大意。如果這些你都能做好,子華,到時候州牧大人如果舉薦你為太守你覺得不論是對上對下還是對你而言又有何不可的。”
“的確如此,芝初出茅廬之輩便能得主公看重擔此重任,定當不負主公期望。”
“哈哈,這就對嘍~年輕人啊,就要有衝勁,敢擔當,這樣老來才不會後悔。”
“徐迎春,難不成你這是在嫉妒子華麼?”
“華伯英,你個小家夥不用那話來擠兌我,我可不在乎那個什麼勞什子太守,大丈夫馬革裹屍而還才是我最大的願望。再說西域啊,老夫我這輩子可還沒見過是什麼樣子呢,所以說就算是真有人那個太守的位子來換我也是堅決不換的。”
理所當然的,徐榮這種老頭子裝13的舉動受到了華雄和司馬芝的一致批判。
實際上這支三萬人的大軍距離武威與張掖的邊境已經相當近了。
與李書實雖然戰馬夠多但是領著部隊在漢陽拐了一個小彎不同的是,徐榮與華雄帶領著的大軍雖然行軍速度遠不及李書實的小股部隊,但是在徐榮的精心準備下,他們走的卻是路程最近的北線絲路,所以當李書實在張掖稍稍耽擱了一兩天的時候,這支大部隊已經在姑臧補充完畢開始向張掖進發,甚至整支部隊都沒有太過疲憊的模樣。
由此可見老將軍徐榮的確是一個相當有經驗的統帥。
自然,這一路上不論是華雄還是司馬芝都受益無窮,畢竟哪怕是華雄這樣曾跟隨董卓多年對西涼地理也算熟悉的將軍卻並沒有徐榮這樣的老將軍細心,很容易在細節上多有遺漏。
而正是徐榮所注意到的細節,讓大軍在艱苦的行軍條件下還保持了足夠的士氣和精力。
於是,當李書實派出的傳令還未到達姑臧的時候就已經先遇到了這支部隊。
這才有了上麵的一番笑談。
“主公,你看我們應該……”
一個狠狠的下劈動作表明了此時成公英心中的真實心情,韓遂的確不打算與李書實的大軍交手,因為這種無意義的損耗隻會讓韓遂陷入到不利的局麵下,畢竟雖然名義上韓遂是羌胡聯軍的最高領導者,可是哪怕邊章已經半隱退,馬騰被借故支走的情況下,韓遂還需要麵對那些實力不強但是聯合起來卻依然足以讓任何人忌憚的小勢力。
這些勢力原本是韓遂引入對抗那些並不是非常安分的羌人的,隻是沒想到按下了葫蘆起了瓢,羌人最近倒是安分了許多,可是那些諸如程銀、候選之類的小軍閥卻又不安分了。
如果韓遂的本部實力因為與李書實的部隊作戰而大損的話,那麼成公英相信那些小勢力一定不會介意團結起來一起找韓遂的麻煩,畢竟他們野慣了,並不喜歡韓遂一方越來越收緊的“緊箍咒”,已經借韓遂之手發展起來的這些白眼狼們早就有所密謀,隻不過攝於韓遂的實力所以一直不敢行動而已。
當然,讓那些人做炮灰更是不容易,否則隻有有心人挑撥,韓遂就絕對沒有繼續出兵的能力。
而這也是韓遂想要擴張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隻有地盤大了,那些不安分的小家夥有更多的吃食自然對於緊箍咒變少了幾分警惕,隻要韓遂的實力發展的比他們更快,那麼最終韓遂必然可以吞並掉那些野心同樣不小的小勢力,將自己的麾下徹底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