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良將最可怕的永遠都是學習能力(1 / 3)

班複的確是個人才。

聽了對方的一席話,李書實做出這樣的結論。

與張泰比起來班複的確更加適合做西域都護府的最高長官,因為想必張泰自己也承認,雖然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但是張泰顯然更為擅長民政領域,而班複則更像一位將軍,而且還是那種頗有幾分戰略眼光的將軍。

不說別的,光是那句“讓戰火燒在國門之外對我大漢極為有利”就足以證明此人的眼光和作為將軍必備的狠辣,倒是頗有幾分先祖班超那殺伐果斷的風範。

班複和張泰,一武一文,一個為人果敢卻不失手段,一個治政寬和卻不失威嚴,如果這兩個人能夠精誠合作倒也的確是西域都護府重開後最為合適的搭檔。哪怕李書實先前頗為屬意的韓浩雖然兼具兩者之才,但是畢竟對於此地的情況不夠了解需要花費時間熟悉。

但是對於班複的這番回答,張泰卻在一邊微微的搖了搖頭,仿佛有些不滿意的樣子。

注意到了張泰這個小動作的班複並沒有發怒,反而用疑惑的眼神看向了李書實。

“將軍大人如果認為班某在什麼地方說的不對還請賜教,西域都護府的重開對我班家而言的確是天大的喜訊,但是卻也不會因此而急躁輕進,力求定要萬無一失。”

是的,正如張泰所想的那樣,李書實的確還有些不太滿足。

班複的整個戰略構架都是建立在西域半獨立於大漢的情況下,將西域當做核反應堆的抑製棒一般,根據插入的深淺來調控反應的速率,雖然對於大漢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即使沒有也並非根本性的影響,隻是相對而言局勢變得更糟糕一點而已。

就好像歐洲封建領主的直屬領地和從屬領地一般,直屬領地不論是行政權還是收益都歸屬國王自己,所以相對而言自然是更加珍惜,而從屬的領地不論行政權還是收益基本上都和國王沒什麼關係,隻是打仗的時候會派出軍隊幫忙罷了,整個一個“聽調不聽宣”。甚至一旦關係不是很好的話那就幹脆將國王的命令扔到一邊,自顧自的在自己的小天地裏當宅男。

麵對這樣的從屬領地,雖然遭受損害的時候的確會讓國王在臉麵上過不去,但是對於國王自身的實力影響不大,甚至對於某些不太聽話的家夥國王倒是寧願其受損多一些才好,反正對於國王而言坐看對方受損而不援救損失的不過是自己在從屬領地中的信譽罷了。

當然,如果長此以往自然那些從屬領地都會背心離德,此消彼長之下自然會對直屬領地產生不利的影響,隻是大漢這個國王轄下的直屬領地超級大,遠勝周邊的從屬領地,所以哪怕完全不在乎也是無關緊要,隻不過有些時候需要搞搞統一戰線方便集中力量對付主要敵人才會想起那些從屬領地。這也是為什麼匈奴人倒下之後漢王朝便減少了對西域方向投入的原因。

但是誰叫李書實身上最大的屬性標簽是穿越者呢。誰叫他所處的時代西域諸國所在的地方基本上都屬於李書實的國家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

於是,這位多少有點愛國情操的小宅男自然想要將這些國家提前徹底納入到大漢的版圖之中來,既不需要蒙古人的鐵蹄也不需要按照歐洲人的觀點,那裏天然便是大漢不可分割的部分。

哪怕未來大漢的政權發生更迭,後人也會因為這段曆史的存在而對西域念念不忘,將之作為自己不必前政權差的重要依據。開國君王或者雄主對於功業的執念可是很大的動力呢。

“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將西域的土地納入到大漢的直接管轄之下,不知班老先生以為此舉可行麼?如果可行的話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又需要花費多長的時間。”

“不知將軍大人為何一定要將西域納入我大漢直接管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