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麵的形象是非常重要滴(上)(1 / 2)

“還真是有夠空曠的呢,都半天了還沒看到半個人影。”

“因為是當初漢軍的行軍路線,而且伊吾荒廢之後,除了極個別的之外,普通商旅似乎並不太喜歡走這裏。其實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這條線路其實還是不錯的。”

“是啊,如果不是風沙太大,戈壁太多,這條線路倒是不壞,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水係,但是還是能夠找到不少可以進行補給的地方。或許未來這裏將取代從敦煌經樓蘭到焉耆的線路,成為商旅的必經之地吧,到時候伊吾的作用恐怕就不僅僅是軍事堡壘或者屯田點的功效了。”

“是麼?雖然在下也覺得伊吾對大漢來說非常重要,不過卻未曾想會如此重要。隻不過……大人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做出這樣的判斷呢?班某對此可是非常感興趣呢。”

“哈哈,說來慚愧,在下隻是聽聞西域沙漠中的流沙非常厲害,有的時候一夜之間便能移動很長的一段距離。於是我就在想那黃河的河道都可以數次更改,想來這西域的沙丘應該也可以讓河水改道吧。到時候蒲昌海恐怕會變成無源之水,這條線路也就變得岌岌可危了吧。”

“大人之言有些道理,不過這世間上隻怕也不會太短吧。”

“是啊,說不定這河水改道的時候你我皆已不知身在何方,中原大地是什麼人坐那皇位。”

“大人還當慎言啊。”

“無妨,隻要西域之民還願意心向故土就好,百姓豐樂才是根本啊。”

“看樣子大人很是推崇孟軻的言論,所以大人的所作所為才如此……與眾不同麼?”

“嗬嗬……”對於班複的問題,李書實隻能微笑避過,畢竟他的靈魂終究和這個時代的思想理念有著不小的代溝,雖然已經彌合了很多,但是卻從未徹底愈合。

至於班複看到李書實的樣子也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深究下去,雖然李書實的思想稍稍有些對皇權不敬,但是至少還是個想要為百姓做些事情的好人不是。

就這樣,一行人基本上都在悶頭趕路,經過八天多的跋涉終於達到了伊吾盧城。

不得不說,大漢在西域還是擁有著一定的影響力,畢竟現在距離大漢遠征疏勒不克而歸從而撤離西域不過二十年的時間,說短不短但是卻也不過一代人而已。

雖然伊吾北部就是蒲類國,而伊吾也不過二百餘戶將將千人的人口,但是這裏依然還處於漢人的掌控之中,隻不過就好像當初李書實在西河看到的情形相似,這裏雖然被漢人所掌控,但是也幾乎可被稱為是“不設防的城池”。

雖然人少城市也基本可以說不設防,但是這些人畢竟是大漢屯田部隊的後代,他們從小便接受了父輩足夠多的訓練,甚至這座據點的最高統帥還曾經在漢軍中服役過。

所以當李書實的部隊出現在城外將近二十裏的地方時伊吾城內各處便響起了急促的銅鈴聲,所有人都有條不紊的按照早已習慣的動作撤退進城內,沒多久城外便不再留有一個人。

哪怕他們對於從未在南方出現過的軍隊感到頗為陌生和好奇。

當然,城外還是留有一些糧食和少量財物,基本上附近的西域小國對這些東西會比較滿意,如果他們貪得無厭還想繼續做些什麼的話,城中的反抗倒也會讓貪婪的強盜肉疼,所以在這片土地沒有一個較大的國家出現之前,伊吾城恐怕依然會這樣屹立在西域的土地上。

李書實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座通體漆黑的城池。

城池的規模其實並不算小,畢竟這裏曾是大漢在西域一個相當重要的據點,看規模即使是駐屯三千名士兵以及士兵的家屬和一些附屬人員都尚有些許富餘,應該是百年來逐漸增築的結果,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想要靠一千人守住這個可以容納萬人的堡壘著實有些困難。

能夠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卻依然維持了這裏的獨立性,伊吾的城主也算不易了。

其實對於突然出現的大漢軍隊,伊吾城內的百姓們同樣感到非常的好奇。

他們之中巨大部分都是大漢留在這裏的屯田部隊的後人,從小都聽過關於大漢的軍隊是何等龐大,軍容是何等威視,但是他們的記憶中卻找不到與之相關的記憶,反而是車師人、蒲類人、鮮卑人、丁零人……這些來自異族的各色人種反而充斥於他們的生活之中。

唯一可能與大漢有關的回憶除了這裏所剩不多還未破損的大漢製式兵器甲胄,就隻剩下偶爾出現的往來於西域的商隊所帶來的來自於大漢的商品。

隻不過對於這些人來說那些商品基本上都是些高檔玩意,至少也不是他們這座破敗的軍事堡壘中的掙紮著生活的百姓所能消費得起的東西。

於是,至少大漢在他們的心目中增添了一個“富饒”的標簽,因為他們能夠用得起對於這裏的人來說相當昂貴的商品。至於那些商品真正到底有著怎樣的價值,他們真的是完全不知。

所以,當他們看到城外那群人身上穿著他們似曾相識的甲胄,手上拿著他們豔羨不已的兵器,雖然因為長時間趕路使得身上灰蒙蒙的看上去似乎有損形象,但是氣勢上似乎比他們見過的任何一支部隊都要逼人的樣子,甚至不少人的雙腿開始有些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