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實為什麼會不遠千裏從晉陽那安全舒適的地方跑到眼下這危機四伏的戰場邊緣,真的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隻是為了陪某隻蘿莉遊山玩水麼?
哪怕他的確不是什麼驚才絕豔的聰明人,但也絕非什麼目昏耳聾失了進取心以為可以高臥享樂之人。或許有些誇大甚至盲目,但他絕對是對這個時代的走勢認識的比較清楚的那一群人中的一個,自然明白大漢疆域上的亂僅僅剛開了一個頭而已。
更別說就算某隻蘿莉真的如此任性胡鬧,內有馬清、甄小蘿莉這些飽受中國傳統貴族女性教育,以幫助自家男人達成政治抱負為己任的女眷,外更有脾氣同樣不乏耿直的程昱、皇甫嵩這樣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還有那位與李書實關係錯綜複雜的童淵——可以說除非李書實打算學習商紂的做法,否則他實在是不能不顧及到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不過偷偷說一句:你絕對不能排除蘇小蘿莉一個人將所有反對者一一壓服的可能……囧。
咳咳……
所以,他的那一番托詞不論是親近者如趙雲、張頜,還是不熟悉的智者如沮授、審配,都是決計不會相信,甚至對於後兩者而言李書實的意圖到現在已經可以算的上是禿頭上的虱子——真真是一清二楚,又或者應該說李書實一開始就並沒打算在這上麵做太多的掩飾。
他現在的手段說白了不過四個字而已——遠交近攻。
當然,雖然可以濃縮成四個字。但是這四個字卻又掩飾了太多太多的東西。
冀州,這一基本上囊獲了華北平原三分之一強的大州不論是龐大的人口還是豐富的物產都是任何一個有誌於天下的諸侯所垂涎的可以成為根基的地區。
雖然經曆了黃巾之亂讓冀州喪失了大量的人口,但是在皇甫嵩和賈琮兩位州牧和刺史的努力以及冀州大地肥沃土壤的誘惑下,這裏的恢複情況依然要好於華北平原的其他地區。
李書實或許對爭霸天下的興趣並不是很濃,但他同樣不介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擴大自己的領土,畢竟他也想明白了,力量不足固然是隱忍的借口,但若是有足夠的力量卻不能達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舉那顯然也絕對是暴殄天物之舉。
或許這就是後來某位古人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吧。
至少在李書實看來,比起大多數的諸侯。百姓在他治下的生活顯然要更好一些。
或許這樣的觀點有些中二。但李書實治下的並州在這幾年中也的確算得上一方樂土。更別說這樣的想法也得到了部下們的積極支持。
當然,李書實很清楚這其中除了他的確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之外,更多的是因為這同樣是一個頗為不錯的擴張借口,至少是讓一向沒啥太大誌向和動力的李書實也願意努力一番的借口。至於最後會不會演變成大漢版的“黃袍加身”那就隻有天知道。
反正別看李書實手下那一群人的心思五花八門似乎很是複雜。其實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句話:搶錢搶糧搶女人。立功升官蔭妻子。
隻不過……
袁紹短時間內便席卷整個冀州並讓其所得之地迅速安定下來的表現著實是太過霸氣側漏了些,若不是派出了趙雲這支部隊作為試探,並從甄家的反應中嗅到了一些不好的味道。或許李書實此時所要麵對的局麵遠沒有現在這般悠閑,一不注意就要陷入到一個個泥潭之中。
不要說李書實思想過敏,隻因為不論是並州的豪強還是兩河的世家,都曾經給李書實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記憶。
所以從趙雲那邊得到了袁紹已經準備萬全的消息後,李書實也基本上絕了短時間內染指冀州的念想,誰讓他不是龍家的孩子,沒有那麼一堆逆天的能力。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李書實才不願意袁紹如此迅速的做大做強。
畢竟從討董開始李書實已經和這位東漢末年的風雲兒之一或直接或間接交手多次,雖說可以稱得上是互有勝負,甚至總體而言李書實還能稍稍占些便宜,但是一來那時候李書實並非對方的首要目標,二來也是因為那時對方不但隻有區區一郡之地,思想上也還是更趨向於朝堂爭鬥的思維模式,同時身邊的盟友們互相之間可謂是同床異夢各懷心機,別說無法做到如指臂使,就算是不要互相扯後腿這樣的小小的願望都變成了一種奢望。這樣帶著鐐銬去跳舞的袁紹自然發揮不出自己的全部才能,被相較而言更加團結的並州占據上風也隻能徒呼奈何。
如今冀州入手對袁紹而言可以稱得上是猛龍歸大海,金鱗遇風雲。不論另一個位麵的史書如何貶低這位在那個位麵中的河北霸主都無法改變的一點是,還沒獲得冀州的袁紹就已經擁有左右天下大事的能力,而獲得了冀州的袁紹更是憑此幾乎完成了屬於他的霸業。
而李書實這邊呢?
固然一趟西域之行完成了一步跳出局外的布局,同時削弱了北方那個難纏的鄰居,減輕了來自北方的壓力,之後更是接手朔州,讓自己所轄之地憑空倍增,戰爭縱深和潛力都有著不小的提高。
但是,但可是,可但是……
西域布下的棋子短時間內卻很難用上,甚至永遠都用不上也絕不是什麼誇張之言,畢竟將一群已經占地為王慣了的家夥們手上的土地領土化,這可不是短短數年時間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政治軍事經濟等多種手段並舉再加上幾代人的時間才有可能讓新的習慣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