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十日卜,不得生!(1 / 3)

“長安現在的局勢如何,那些騷亂是否已經撲滅,逆賊餘孽是否已經消滅。”

“回子師,長安的百姓對我們誅殺逆賊的舉動無不拍手稱快,即使偶有寧頑不靈的叛逆,劉貴、楊懷、高沛幾位將軍也在百姓們自發組織的民兵的配合下予以剿滅,可以說長安城內再無董賊之逆黨。而魏續、宋憲等幾位將軍正帶兵前往各個隘口,以保障三輔之地的安全。”

“逆賊牛輔呢?他可是帶著萬餘精兵駐紮在郿縣,是我們的心腹大患,一旦讓他與南邊的李傕等逆賊會師,我們隻怕暫時還無法抵擋住大軍的進攻。”

“好叫子師放心,逆賊牛輔已經授首於此,郿縣之軍已經被魏續、宋憲等幾位將軍收編,除了少數董賊死忠掀起了少許的波瀾,剩下的賊軍已不足為懼。”

“怎麼這麼快?難不成其中有詐,現在可是非常時期,要小心行事啊。”

“子師大可放心,此事絕無反複的可能。據說那牛輔乃庸人一個,董賊在位的時候尚可以依靠董賊的威勢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可是董賊一死便惶惶不可終日,收拾金珠細軟就想向南逃跑,與其餘逆黨會合。怎奈有義士胡赤兒平日裏雖然多受那逆賊牛輔的恩惠,可是在關鍵時刻卻知大義,曉忠孝,趁逆賊牛輔不注意,斬下其首並懸於轅門,如此才讓我們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便解決了那一萬大軍。”

“哦?這位義士雖然不是我中原人士,卻也曉得對陛下的忠義,難得,真是難得。卻不知這位義士現在官居何職?我們是否需要給予一些賞賜呢?畢竟他之前可是董賊的部下啊。”

“說起來有些可惜,這位義士雖然做出了符合大義的舉動。但是卻被那些不識大義的董賊逆黨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屬下和諸位將軍不查,被那些逆黨所害,死無全屍啊。”

“是麼?那真是太可惜了啊。”

“是啊,的確是太可惜了啊。”

然後,匆匆露了一麵便領了便當的胡赤兒童鞋便被兩個人拋到腦後,反正不是什麼重要人物。

“對了,現在長安街頭的百姓們都在做什麼?”

王允似乎想起了什麼。轉頭看向了窗外的天空,似乎他的眼神能夠穿越一切障礙。

“哈哈,子師你真應該去看看,真是好熱鬧啊,而且大快人心的很啊!”

“哦?看君榮笑得如此暢快,那必定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哈哈~我們將董賊的屍首扔到街上並宣布了他的罪行。你猜怎麼著,不但長安的百姓敲鑼打鼓,而且還燃起了竹竿。這是要將驅散那逆賊籠罩在長安之上的冤魂戾氣啊。最最有趣的,是不知何人提議,將董賊給點了天燈。如此下場,真是太暢快了,當年他殺戮洛陽百官的時候知道自己會有這樣的報應麼!報應啊!老天終於開眼了啊!”

“妙哉,妙哉!如此大喜之事,當浮一大白,暢快,暢快啊!”

董卓死了。

似乎死得莫名其妙,又似乎死得不明不白。

原本全長安都籠罩在其的威勢之下。可轉眼間這個曾經被認為是不可戰勝的男人便死了。

這個人曾經可是對扛過天罰的啊!

可真的就這麼的死了。

街上的屍體不會騙人。

那些敲鑼打鼓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這一消息的朝廷大臣的家丁仆役不會騙人。

長安城頭已經被拔走的董字大旗和留在城頭上的漢字大旗不會騙人。

於是,所有人都認識到。

董卓。真的死了。

於是乎,似乎像是春天從地裏拚命滋生出來的野草一般,長安城內登時陷入到了歡樂的海洋中,似乎每一個人都表現出了無比欣喜的模樣,似乎不這樣就是董卓逆黨的黨徒。

或許的確如此。

因為有人親眼看到一間裁縫鋪裏的一家老小和活計被朝臣們的私軍給揪了出來,理由便是他們一家在這樣應該舉國歡慶的時刻卻依然平平靜靜。好似在默默抗爭一般。

然後,抄家滅族。

再然後,那些歡樂的百姓們湧入那間已經破敗的店鋪中,搶奪最後可能存在的財富。

畢竟對於普通人而言,那些大頭兵看不上的木桌木椅甚至紙質的賬冊都是難得的好東西。

而這樣的場景,在滿是歡樂的長安城內,並不是第一次上演,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

這是歡樂的時刻,也是瘋狂的一刻。

長安城的百姓有足夠多的理由去為董卓的死亡而歡呼雀躍。

畢竟現在的長安城中,大部分的居民不是曾經被驅趕過來的流民,便是從洛陽背井離鄉的難民,前者從來沒有接受過董卓的恩惠,反而需要忍受在他們眼中與羌人沒有多少區別的西涼軍的恐怖,更別說新法的嚴苛讓他們更加對董卓沒有好感。

至於後者,國仇或許還談不上,但家恨卻絕對沒什麼問題,他們背井離鄉的原因從第一排到第一百全都是西涼軍的壓迫。哪怕董卓因為行動從容而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部隊,但是為了盡量多的將人口遷往長安,麵對那些“釘子戶”時所使用的手段往往會比較殘忍。

更別說就算真的發生什麼燒殺淫掠的事情,隻要別被董卓親眼看到,那些上官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其是對那些有些身份卻又不高還蠻忠義的小官吏更是被禍害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