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1 / 3)

馬家軍並不是這次動亂中唯一感到迷茫的一個。

事實上這一次關中大亂不僅僅意味著並州方麵對掌握著長安朝廷的以李傕郭汜為代表的關中勢力的進攻,更是一次並州軍對他們即將入主的西涼地區的一次大洗牌。

既然是大洗牌,自然是會清洗一批的同時扶持起一批新的獲利者。

所以在這場動亂中對並州人采取怎樣的態度,便成為了很多勢力現在所要考慮的第一要務。

因為,

西涼是西涼人的西涼。

這句口號是當初董卓最終選擇從洛陽撤退時留下的。

或許是為了提振士氣,避免留下一個“倉皇而逃”的形象從而動搖軍心。也許這原本就是董卓的政治目標之一,隻不過之前一直有機會掌控天下所以自然就不需要這種分裂意味十足的東西。又或者這僅僅是董卓不經意間的一個想法,但卻得到了大多數西涼人的肯定。

究竟孰是孰非,作為半個外人的李書實無從了解,但這種思想的確是會影響到西涼人在這次大規模動蕩中對並州軍這個外來戶的態度。

不過,畢竟西涼卻也不僅僅隻是西涼人的西涼,更還是大漢帝國的西涼。

於是,這裏還有河東人、還有穎川人、還有並州人,以及來自其他地區的人。或許這些人單個拎出來都無法與西涼人抗衡,但如果他們的力量被擰在一起。就非常可觀了。

至少在李書實進入關中前給西涼人一個下馬威是足夠了。

長安城裏最近很是熱鬧。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原本氣勢洶洶的並州軍不得不停下所有的動作,甚至就連暴雨結束後麵對暴漲的河水和已經被雨水泡得稀軟的道路,對於騎兵而言無疑是噩夢中的噩夢。

甚至若非有鄉人指點,後撤及時,說不定就會有幾千上萬人被因為暴雨而爆發的山洪卷走。

可以說就算是強行去過沼澤踩泥坑,原本的進攻計劃所需要的時間也會被延長到原先的兩倍到三倍,到時候局勢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隻怕任何人都很難想象。

就比如現在的長安城內。

如果說哪裏受到暴雨的影響最小的話,那絕對當屬曾經的西漢國都長安城。

不僅僅是因為這裏的街道遠比外麵的土地要更加堅固,更是因為作為大漢曾經的國都,這裏有著極為先進的排水係統。配合長安城所在的位置本就是附近地勢最高的台地。所以哪怕外麵風雨交加洪水暴漲,長安城內大部分的積水依然可以迅速被排掉。

雖然因為東漢定都洛陽讓這裏的很多設施老化後無法得到及時的維修,甚至還因為多次異族入侵而遭受到一定的破壞,但隨著董卓將漢室西遷。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改善。

現在的長安城。除了幾處城牆在風雨中出現垮塌。一些建築無法承受暴風雨的侵襲而倒塌,剩下的各種設施和人員,並沒有遭受到多大的損失。

既然沒有遭受什麼損失。那麼暴雨前的戰鬥自然要繼續下去。

而這,也成為了長安城最近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以李傕和郭汜為主的西涼軍一方,和以董承、魏續等人為首的反叛軍勢力,雙方在長安城內來回拉鋸,各顯其能,都是努力要將對手陷於死地。

原本如果沒有那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反叛軍一方或許會占據更大的優勢——他們的突襲顯然是出乎李傕郭汜二人的意料。

而且那個時候,並州軍的部隊也僅僅隻是剛剛插足北地,並沒有顯示出打算繼續深入關中的意圖。以致於在某些朝臣的謀劃下,並不覺得有多少外部壓力的李傕和郭汜依然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與對方爭奪對長安的控製權上,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判斷,讓雙方都認為那些突如其來的襲擊者是對方拉攏來的生力軍。

有了新的生力軍顯然就意味著長安城內本就脆弱的平衡已被打破。

所以,錯判形勢的李傕和郭汜兩人一方麵努力將長安城外的己方部隊往回調,同時在有心人的挑唆下很是交戰了幾次,在混戰中各損失了數千人馬。

雖未達到傷筋動骨的程度,但也足夠兩方的大小將領們打出真火來。

都說聰明人不會在同一個坑裏跌倒兩次,但是加入兩個家夥在同一個坑裏跌倒了兩次,而且這兩個人還互相熟悉,那麼這兩個人到底應該是笨蛋呢,笨蛋呢,還是笨蛋呢?

咳咳,好吧,能夠計算到董卓,王允大概應該不是笨蛋。可是麵對李傕和郭汜自相殘殺內鬥不止這樣的大好局麵,那些朝臣們卻似乎再一次犯了樂觀主義左傾錯誤——這群不自量力的家夥竟然想要依靠董承、魏續等人的兵馬一舉解決掉李傕和郭汜兩個朝廷的大敵。

嗯,如果真能成功的話,手裏有了軍隊又控製了皇帝的這些朝臣們或許就算是李書實想要對付起來也是需要費上一番手腳的,畢竟劉協那個小皇帝怎麼說也還有這大義的名分。

也就是那種看上去很沒用,但是攤上了又感覺很難受的神奇存在。

想法真是無比的美好,但是就和王允那突破天際的yy一樣,沒有那個大胃王的胃口卻打算挑戰大胃王的食量和速度,那麼結果也是可想而知了——就算食量驚人的某條飛魚也是要把那麼多東西分成八頓飯來吃,否則絕對會變成死魚的。

嗯,隻要看一看那些作死的朝臣們的下場就能知道。

李傕和郭汜並不是笨蛋,他們之前的爭鬥隻不過是被權力,被那至高無上的權力蒙蔽了雙眼。麻痹了神經,這才將原本就有些不正常的動向看做了是曾經戰友開戰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