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意外發現的緣故,李書實不得不在馬邑多停留了幾天。

而隨著他暫留在此地,賈詡這隻前一陣子還在雁門主持革命工作的老狐狸還沒在晉陽休息多久就被李書實使用大召喚術召喚而來,而同來的,還有法正、魯肅和小司馬懿。

後麵兩個人中一個人是李書實打算帶出來見識見識北方的情況,順便拉拉關係,而另外一個,則完全是蘇小蘿莉認為不能長時間脫離自己的“教育光環”太久,否則不利於對方身心發展。

話說在這種光環籠(調)罩(教)下的騷年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李書實多少有一點點好奇。

不過現在看起來至少也比他所熟悉的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那位奠基之主要更合李書實胃口。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李書實很清楚這個時代乃至於一直到現代開端,中國曆朝曆代雖然都有一定的國家概念,但更為重要的卻是姓氏和家族的觀念,有家才有國,先有家而後有國,寧可拋棄國家社稷,也要保全家族延續,保證了家族的延續和興盛之後,才考慮為國盡忠。

最典型的例子還不是諸葛家的那三隻龍虎狗,卻是未來不知道還會不會生出來的有名的愛國名人文天祥——此君個人的氣節固然千古傳唱,但也曾寫信給他的弟弟,表示為國家盡忠有自己這個哥哥就夠了,做弟弟的需要為家族著想。好好做個順民吧。

而這已經是相當有氣節的表現了,其餘那些所謂的名儒,基本上一個比一個投降的快。

所以說大抵儒家的那些名儒們,除了會內鬥攻訐之外,最為擅長的便是保家立業,他們深知學問氣節什麼的都是過眼雲煙,隻要有權力,隻要活得夠長,總能夠有改寫史書的機會。於是教人舍身成仁取義,但自家卻是如牆頭草一般隨風而倒。三叩九拜玩得不亦樂乎。

於是到了李書實這裏。自然是要往那些主流的經學裏添油加醋,夾槍帶棒,夾帶私貨。

諸如什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興國安邦為第一要務”。“國興家才安”之類的想法不斷夾雜於各種經學的注釋之中——當然啦。他自己是沒那個水平。也做不了這麼高大上的事情,但因為身邊有一隻聰明好用又能幹(暫時這句話的意思很單純)的蘿莉,自然是不能棄之不用。而可憐的司馬懿,則往往會成為蘇小蘿莉完成“篡改”後的第一批“受荼毒者”。

效果如何李書實是不知道啦,反正儒家至少還讓人孝敬父母,但是照樣有各種各樣的混賬貨,儒家還教導人綱常倫理,你看什麼年代會缺少造反的家夥,什麼時候缺少各種“可歌可泣”需要用德國骨科來拯救的淒美故事,甚至因為是異姓,所以表親之間的婚姻是合法的。

雖然說從基因上來判斷,這樣的婚姻關係比某些同姓之間的還要危險了許多許多許許多多。

好像跑題了?拉回來拉回來。

總而言之,在李書實的指導與蘇小蘿莉心領神會的惡意賣萌下,經過數次爭辯,那些官學裏的老夫子們最後也是啞口無言,胡昭也就順勢接受了李書實“原創”,蘇小蘿莉總結的理論。

將忠君的思想逐步轉變為愛國,而不是簡簡單單的隻是定義為“聽命於上級”,這樣的舉動對於李書實這個類似的割據軍閥的諸侯而言或許並不是什麼好事,但國家終歸還是要歸於統一,而且他的所作所為很多也是以一個國家為前提,而且這些東西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就算真的發生了影響,那個時候要麼便是天下太平,要麼李書實更是早已作古,哪管洪水滔天。

至於自由皿煮什麼的,那還是算了,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能人輩出豪傑無數,雖然不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是適當的集權絕對有利於國家的穩定繁榮和昌盛。

甚至就算如此。因為人口的緣故,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便是定理,就算有了核武器,有了高產作物,但世界的承載力總是有限度的,如果不想地球君完蛋大家都沒得玩,就隻能讓一部分人提前結束自己的曆史使命,留下一小部分繼續在這個世界享受受苦。

當然,若是能夠讓人類向星辰大海進發,不用遠了,隻要把泛太陽係的奧特星雲全部建立成可以生存的宇宙基地,估計幾千年內人類都不需要太過嚴酷的戰爭洗地,大家的爭鬥雖然不會平息,但總還是有機會建立起一個相對可以調解各種矛盾的機製。

好吧,其實這樣也不可能太平了,因為圈地運動不論是在一國之內還是整個地球都不是什麼和平友好的運動,而這項運動演變到了極致便是一次大戰,然後緊跟而行的便是慘烈的二戰。

於是綜合起來看,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無奈的結論,那就是每一個新朝代或者新秩序的建立,若不是經曆極為殘酷的屠殺,則勢必禍患無窮,需要用一場更大的殺戮才能獲得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政權,作為普通的百姓而言也才能夠得到一段比較長久的喘息之機。

比如秦滅六國建立大一統封建,結果因為六國的怨恨和國內政治體係的崩潰,從而在一個小人物的揭竿而起下就這麼的不足百年而亡。比如魏武帝曹操本來是打算打破世家的壟斷,但為了登基而不得不從最初的銳意進取轉而妥協再妥協,最終在第二代以巨大的代價換取了登上巔峰的機會,但幾代之後就將這美麗的嫁衣送給了司馬氏。當然了,晉朝也沒好過到哪裏,不論是西晉還是東晉。那個苦就不說了,尤其是西晉,簡直沒有一天安生的日子。

隋與唐,一戰和二戰,甚至常凱申與太祖高皇帝,當矛盾隻是被掩蓋而不是鏟除,那麼經過醞釀之後再爆發出來,便需要更多的鐵與血才能澆滅,甚至瘋狂的人們不但不會再阻擋,反而深陷於時代的洪流之中。尋求那遁去的一。找尋天道留給的那唯一的出路。

所以說看起來哪管身後洪水滔天似乎已經演變成了一句形容一個人不負責任的話,但若是往深裏想一想,也的確是另一種的無奈,畢竟無論你做的多麼好。洪水都必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