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毛過完冬節假期就要考試呢,而且放完寒假回來還要考試,還能不能讓人好好度過一個假期了啊!不說考試我們還能做朋友啊!”
“沒辦法啊,學校老師也不想這樣,誰喜歡過年的時候還要想著考試出題的事情啊。可是這是州牧大人親自定下的死命令,就算是胡校長也無權更改的命令啊。”
“為什麼州牧大人就非要糾結在這考試上,簡直酸爽的讓人想要飛啊。”
“誰知道呢?或許說不定州牧大人當初有過類似的經曆,所以才會如此記憶深刻吧。”
“坑死爹啊!”x2。
“說起來最近外麵那些商隊和豪強的招募廣告越來越奇怪了。‘加入開拓商隊就能得到強者的傳授’這還算得上是正常,隻不過為什麼那些所謂的‘強者’看我的眼光都那麼‘燦爛’呢?‘可以在整個人類社會建造注滿各種漂亮妹紙但不能說名字的宮殿’這種話為什麼聽起來就覺得會有成為某位學姐的可能,又或者幹脆和西楚霸王一個下場。‘掌握借出一丟丟錢收回巨額利息不還錢就把你灌水泥柱的不能明說的生存技能’這種事情就算你都這麼說了我也知道這是違反了州牧大人即將頒布的法令了吧!‘有機會獲得在女性當中極受歡迎可以豐滿脖子以下不能說的部位的特效藥’就更奇怪了吧!一定會被當成是奇怪的紳士吧!”
“所以說你不打算去報名了麼?還真是令人開心,哦不,是令人欣慰,也不對……”
“其實你是想說隻要我不去報名你的競爭對手就少了一個吧,是這樣沒錯吧!”
“小麟,你聽我解釋。你一定要聽我解釋。”
“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你再這樣小心我現在就去找顏老夫子,告訴夫子他布置的作業你一個字也沒動,所以如果你把作業交上去了,一定是不知道從誰那裏抄來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我的作業。”
“英雄,請收下我的膝蓋吧。”
對於普通人而言,冬節過後意味著這個年度的工作進入到了一個暫停的階段,雖然現如今並州境內越來越多的市民和城郊的鄉民已經開始習慣於在冬天的時候承擔一些工作已賺取外快補貼家用,或者為春節後忙碌的新一年做更多的準備,但經過千餘年固有的思想卻也沒有那麼容易被打破,冬節過後並不算短的冬季對大多數人而言依舊是以悠閑的節奏為主基調。
隻不過這一點唯獨對於在並州官學上學的學生而言卻有著截然相反的感覺。
這段時間反而是他們最為繁忙的時候,不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是如此。
大概正如那名出身官學的學生所說的那樣,因為在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曾經經受過太多類似的考驗。所以李書實很是惡趣味的將這些曾經經受過的“磨礪”一並扔給了官學的總校長胡昭,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李書實的所作所為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比如每年兩個學期的一頭一尾都需要進行很正規的考試,就讓那群連假期都過不好的熊孩子們暗地裏不知道詛咒了這位提供了這個想法的李書實多少次。
隻不過現在這個時代,雖說學習在李書實的努力下已經基本做到了普及,但條件卻異常苛刻——畢竟治下需要用錢的地方多得很,可不會花錢養閑人,更不要提諸如天賦人那個啥權這種東西。別說李書實了,就算是那些鄉老和各家族的掌舵人也會對這種東西嗤之以鼻。
如果考不出好成績。不能升學倒在其次,但是若不及格的次數太多而被學校開除,就算有錢人家可以通過金錢獲得繼續教育的機會,依然會因此受到鄉裏老少的鄙視,除非他有能力證明自己隻不過是在學習上缺乏天賦而在其他地方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天賦並獲得成功。
可就算如此,在這個由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所開創的社會環境中。同樣彌散著著與未來相似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信仰,就算是那些開疆拓土的將軍,又或者是置業有成的商賈,還是奇思妙想精益求精的匠人。也都會在成功的路上或者成功之後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品味,以融入到把持著這個社會話語權的知識階層。
所以李書實的這種做法並不會引發讀書人的反對,甚至某些激進者對於這種淘汰製度很是歡喜,就算是窮苦人,經過這一番淘汰後留下的也必然是精品。哪怕是東漢末年這種已經有了門閥政治發端的時代,人們對於真正的英才尤其是學識很高的英才還是會報以極大的尊敬。
比如家道中落父祖都隻能在家種地的鄭玄,又或者是同樣家道中落家中曾經極為貧寒差點冬天就沒衣服穿的賈逵,或許有些人會因此他們的出身而輕視他們,但對於大多數人和整個社會的輿論而言,顯然將他們當做是這個社會最值得尊重的那群人當中的一員。
前者成為如文宗一般的人物,而後者的兒子更是成為極為看重出身的司馬氏政權中的權臣。
不過隻要想到傳說中的賈南風,李書實忽然有種是不是要把某人的兒子偷偷幹掉的衝動。
所以就算熊孩子們再如何腹誹抗議,但是李書實所倡導的考試製度卻從來沒有被取消的跡象,反而經過數年的實踐,評分的標準一步步細化,讓老師們可以更好地評價學生們的努力情況和知識掌握的水平,讓一票不太熱愛學習腦子又不夠聰明的熊孩子們更加叫苦連天。
當然,按照這個時代的理念,官學“迫害”學子們的手段自然不僅僅隻有考試這一個途徑,比如每年夏秋兩季根據當地情況都會有一個或兩個為期十天的假期,便是在現代社會的城市裏已經消失很久了的所謂“農忙假”,每每到了這個時候。學校便會組織各級在校學生到田間地頭幫助那些農民們完成這一季的收割工作,晚上的時候高年級的學生還要組織當地百姓舉行一些讀書識字的教學活動,讓那些百姓知曉由李書實牽頭,程昱等人參與,蘇小蘿莉、胡昭、司馬防、皇甫嵩領銜主編的諸如《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雖然還無法真正取代《急就篇》在這個時代身為啟蒙之學的地位。但也算得上是一種很好的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