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趙煦萬萬沒想到,這確實是專門針對大宋的,隻不過是張正書想提醒趙煦,不要中了契丹人的恐嚇計謀。說到打仗,遼國現在是打不起,也不敢打。一旦打了,怕是連耶律洪基家的皇位都保不住了。
趙煦無奈地放下了這份情報,問身旁的彭元量道:“你覺得耶律洪基是病了嗎?”
彭元量恭恭敬敬地說道:“陛下,耶律洪基已到了花甲之年,絕非壯年可比……”
這句話其實就是暗示著,耶律洪基時日無多了。
中國人講究的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過了五十歲,就知道人生其實沒有多少年的活頭了。六十歲,等於一隻腳已經踏入棺材了。
都說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就如同遼國了解大宋一樣,大宋也很了解遼國。若非在遼國獲取情報不易,在皇太叔耶律重元謀反的時候,大宋就插一隻腳進來了。再不濟,也要奪回幽雲十六州幾座險要的城池。至於什麼澶淵之盟,嗬嗬,在利益麵前,那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
而遼國也好幾次蠢蠢欲動,都是瞄著大宋皇位傳承不穩的時候,想要大興刀兵。
兩國爾虞我詐,已經互相暗暗較勁了好多年。
但現在一反常態,耶律洪基還沒動刀兵,就已經虛張聲勢了,這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趙煦也反應過來了,不管怎麼說,按照遼國的政治製度,耶律洪基是萬萬不敢和大宋動刀兵的。隻要他動了刀兵,甭管是贏是輸,都壓不住遼國之中的野心之輩也在磨刀霍霍了。更何況在這份情報之前,還有一份同樣是來自安撫司的情報,說遼國的東北麵,也就是白山黑水之間,有女真人也在掘遼國的根基,不斷地搶奪人口、牛羊馬匹。
也就是說,在大宋無法通過陸路去到的地方,居然有一個天然的盟友!
趙煦當機立斷,讓安撫司遣派人手,通過海路過去專門遊說女真人,讓他們出兵騷擾遼國。無需真打,隻需要牽製住遼國的一部分兵馬就行了。到時候打贏了,大宋會付給女真人軍費五萬貫錢,還有一千匹錦緞。以女真人一窮二白的性格,肯定會心動的。
意願是好的,就是不知道結果如何。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從來不隻是刀槍相交,在看不見硝煙的地方,鬥爭更是慘烈。各國在大宋埋有暗子,大宋又何嚐不是在各國也埋下了暗子?明爭暗鬥,就是最好的注釋。表麵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底下已經暗流湧動了。
趙煦再不濟也好,也懂得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默默的,他已經把將作監製成的配重投石機、新製成的上好鋼鐵兵器,還有數量龐大的火器,全都運往雁門關一帶了。
宋、夏、遼三國之間的大戰,似乎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