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劍山重巒疊翠,加上七十二峰筆架山峰峰相連共同聯成了川北的重要屏障。在這一長串的崇山峻嶺中隻有大劍山上的劍門關有一條山穀連接川陝,所以從春秋戰國時秦國在此修築了金牛道以來就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及至三國時期諸葛亮在此正式築樓建關以來此地就長期保有大量的駐軍,直到解放後才和許多的內地關隘一樣取消了駐軍。同時建國後為了方便四川對外的交通,在修築川陝公路的時候人工炸開了劍門關,千年雄關也就同諸葛亮修築的關樓一起成為了曆史的記憶。唯獨剩下的隻有當年隨駐軍一起誕生的劍門小鎮在此默默的陪伴著川陝公路上的車來車往!
雖然雄關不再具有當年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但是和一般的交通線路比起來卻也是險峻異常。在四周山嶽的夾持之中的劍門小鎮雖然名為鄉鎮,實際上不管是街市還是人口比起南方的村子尚且不如。整個小鎮都是依山而建,整個鎮子連籃球場那麼大的平地都沒有,川陝公路在鎮子裏也如同在山間般迂回盤旋。公路望南穿出鎮子大概兩裏地就來到了最為險要的“七裏坡”。
山裏人樸實,說七裏就是七裏,毫無誇張的成分。有人說七裏算什麼,更長的坡也多的是。此言不假,其實川陝公路從劍門關前一直到翻過大劍山一路全是上坡,遠遠不止三十裏,而此處“七裏坡”也在其中,之所以特殊也正是因為其短!短短的四公裏不到的路就從山穀中劍門古鎮爬上了大劍山頂!整條路曲折陡峭,就在一麵山坡上來回折疊,下麵的汽車能看見上麵的汽車從頭頂駛過,遠遠望來也是蔚為奇觀!
此刻在“七裏坡”對麵的無名山頭上有一農婦也正在遙望這麵的景象。此時日已西斜,照在那些正在爬山的汽車上反射出真真金芒,光輝卻也不耀眼。那農婦看著在落日餘暉中金光閃閃的汽車不禁有點癡了,絲毫沒有覺察到自己在落日下的影子頭部正好投射到了荒草中以不知年頭的老墳頭上。
漸漸的農婦感覺頭油些昏沉,一股疲倦湧了山來。看來是今天挖地貪心累著了,農婦心裏想著同時看了看身邊這塊剛剛鋤好的土地,心裏微微有點自豪。再看看旁邊,雖然什麼都看不到,但是她知道,自己的男人正在旁邊的另一塊土地上勞作。山裏的農民不容易,在這崎嶇陡峭的地方想要有一畝平整的土地是很難做到的,所有人家的土地都是在山坡上就著山勢東一塊西一塊的零碎開墾,所以農業機械化對他們來說永遠都是陌生的。
怎麼會越來越疲倦呀,農婦的眼皮已經有點撐不住了,怎麼男人還不來呢?他那塊地應該還沒有我這塊大吧,一個男人家家的,挖地老是趕不上我個女人!農婦心裏七分埋怨三分得意,算了,還是我去叫他吧,順便幫他在挖點。農婦想著就準備起身去找自己的男人,誰知道才一伸腿卻發現竟然絲毫沒有力氣了!同時一陣濃濃的倦意就像黑暗一樣迅速的把她包圍了,連想一下的力氣都沒有了,直接倒在了地頭上。
太陽已經有一半沉到了山頭裏麵,一片灌木叢中的小路上轉出了一個扛著鋤頭的農夫。看見自己的婆娘倒在地頭上農夫也沒有驚慌,還以為是婆娘在那睡著了。叫你逞能,這下累壞了吧,農夫臉上甚至帶上了點笑意向婆娘走去。
到了跟前農夫覺著有點不對了,用腳輕輕的搡了搡地上的女人:“起來了,回去給娃兒煮飯了!”
看看女人還是沒有反應,不對了!難道是中暑了,農夫看看已經快要被大山完全吞噬的太陽搖了搖頭。他趕緊放下鋤頭蹲下身子摸了摸女人的額頭,不燙,反而有絲絲的涼氣。他又拍了拍女人的臉,依然沒有反應!中邪了!山裏人對不知道的東西統一如此解釋。農夫這下急了,扛起婆娘就往家跑,從始至終他都沒注意到在夕陽的餘暉下,他婆娘似乎沒有了影子!
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這山坳處的小籬笆院裏的三間土坯房都亮著了燭火。因為是背山而建的房子,所以不需要圍攏防風,三間房一字並排的向陽而建,而且之間並無聯通,各自向著小院開著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