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歡歡喜喜汾河岸(1 / 2)

前世作為一個地道的山西人,老家左權的武元慶對於太原這個臨近的省會城市還是很熟悉的,雖然千多年的時間,讓這個城市生了翻覆地的變化,但根子裏的相似還是存在的,每個人口中濃重的山西方言,就讓他這個穿越千年的人無比的親切。 Ww WCOM

無論是前世還是現在,汾河兩岸都是這個地方最好的地方,山西有民謠“歡歡喜喜汾河畔,湊湊乎乎晉東南,哭哭啼啼呂梁山,死也不過雁門關”可見汾河畔的富庶。

在唐朝,晉陽也就是太原郡,作為李唐的龍興之地,更是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被封為北都,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三都”、“三京”,詩人李白曾盛讚“王三京,北都居一”。

武家位於汾河畔的府邸。

一頓唐朝貴族的大餐,吃的武元慶隻想到四個字“索然無味”。嘴很挑的他,怎麼也沒想到,唐朝的貴族每吃的東西竟然這麼差勁。不是煮的就是烤的,煮的就不了,烤的羊肉,鹿肉,除了香料還是香料完全就是用香料包裹,都吃不出肉本身的味道了。

飯吃的不痛快,武元慶決定出門散散心,調整一下心情,順便看看唐朝的太原是什麼樣的,雖然腦中有著那個掛掉的武元慶的記憶,但是畢竟不能和親眼看到的相比。

拖著一大一兩個蘿莉,後邊跟著幾個家丁,武元慶溜溜達達來到了街上,不得不,太原的確是很繁華,歡歡喜喜的評價的確很形象。街上人來人往,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

雖然後世更加繁華,更加奇怪的東西都見過,但武元慶還是看的眼花繚亂,沒辦法,誰讓這是貞觀年間,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大唐,人們的精氣神,實話,遠不是後世的中國能比的。在這裏,也是能常常看到外國人,無論是突厥人,吐蕃人,還是昆侖奴,波斯人,都見不到前世的趾高氣揚,就算是剛剛逼著皇帝李世民簽下渭水之盟的突厥人也不敢囂張,這不是國力上的碾壓,這還是智商,文化,底蘊上的碾壓。

作為一個憤青,看到這樣的情景,武元慶心裏是非常高興的。心情高興的武元慶,決定用掃貨來抒內心的快樂之情。

看到漂亮的簪子,買三根,楊氏一根,大妹二丫一人一根。這個鐲子漂亮,也來三個。二丫太,鐲子太大,沒事,手上戴不了,可以戴腳上,腳上也戴不了,拿根繩穿著掛脖子上。飾,胭脂水粉買了一大堆,各種糕點也買了一大堆,兄妹三人一人手裏抓著幾塊糕點,一邊吃一邊繼續掃貨。

就在這時,一個囂張的聲音傳來。

“一百貫?,就這些破東西你問大爺要一百貫,老叫花子,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煩了,竟然敢消遣本大爺”

“大爺,的哪敢啊,這些都是的拿命換來的,要不是的有病在身,又沒錢看大夫,的也不會拿出來賣啊”一個蒼老的聲音心翼翼的道,其間還夾雜著咳嗽聲。

聽到兩人的對話,武元慶好奇心也起來了,這時候政局穩定,大唐經過將近十年的展,人民生活安定,錢的購買力度是很驚人的,一百貫對於普通人來可以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一個老叫花子究竟賣什麼東西,敢叫價一百貫之多。

拉著武二丫從圍觀的人群中擠了進去,一眼就看到一個衣著華麗,油頭粉麵的年輕人站在中間,身邊還有幾個下人模樣的人。在年輕人麵前的地上,跪著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麵,一臉皺紋的老叫花子。老叫花子身邊放著個破布袋子,上邊打著滿滿的補丁,看著很寶貝的樣子,麵前鋪著一件破衣服,上邊擺著幾樣器物,似銅非銅的,不過樣式倒是挺特別的,製作的也還算精細。就是看著不像是大唐的工藝,倒有點像武元慶在後世的美國尋寶電影裏看到的拉丁美洲出產的文物。

“老叫花子,就你這樣,一陣風就能吹到,你他媽還敢自己是拿命換的,你當大爺是傻子呢”油頭粉麵的年輕人很明顯不相信老叫花子的辭。

“少爺,也許是這老頭盜墓弄來的也不定”旁邊的下人不懷好意的幫腔到。年輕人聽到手下人的話,也連連點頭,很認可的樣子。

圍觀的人聽了,看向老叫花子的眼神也不對了,別現在是唐朝,就是後世,盜墓挖人祖墳那也是喪盡良的大罪。沒有人能擔起這樣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