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行路難(1 / 2)

在中國曆史上北方邊患從未斷絕,各馬背上的民族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Ww W COM

戰國時候匈奴就一直是北方最大的邊患,故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公元前二一四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裏,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

到了漢朝的時候匈奴更是氣勢滔,漢高祖七年,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這給了剛建立大漢帝國的劉氏皇族一個打耳光,也成了老劉家的一個奇恥大辱。

劉家子孫沒有忘記這個恥辱,而是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直到漢武帝時期,終於盡起全國之力,派衛青收複河南地區,派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萬人,設武威、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分兩路出擊,衛青擊潰單於,霍去病追殲左賢王七萬餘人,封狼居胥。兩軍共殲滅匈奴軍九萬餘人,將匈奴打的敗逃漠北無力南侵。

隨後漢帝國多次對匈奴用兵,加上內亂分裂,匈奴終於漸漸消散,一部分西遷一部分融入了漢民族。

匈奴消弱,其他民族崛起,南北朝時候羌人,、氐族,鮮卑等多個民族登上了曆史舞台,直到隋朝隋文帝進行了再一次的大一統,而這時候北方強盛的民族變成了突厥。

而後隋朝被李唐取而代之,李世民好不容易登上了皇位,卻立刻馬上挨了一記突厥頡利可汗拍過來的耳光,屈辱的簽下了渭水之盟。

大漢朝從漢高祖到漢武帝經過了七代人的努力才一雪前恥,但李世民報仇是隻爭朝夕的,所以在簽下渭水之盟的第四年就迫不及待的劍指突厥汗帳。

後世電影英雄本色裏邊的馬哥幾乎就是李世民的翻版,那一句: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大家,我曾經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來!用在李世民身上莫名的恰如其分的合適。

武元慶是給中路大軍的李靖提供後勤支持的,走的是雲中和馬邑挺進,也就是北出雁門關的這條路,和當初武元慶被貶謫到代州是一個路線。

“哎,你們兩個怎麼來了”看著出現在自己麵前的張龍趙虎,武元慶一臉擔心的問。

這次出行他隻帶了王朝馬漢兩個貼身護衛,而張龍趙虎則被留在了家中,怎麼自己這才離開一,這倆就跟來了,難道家裏出什麼事了。

“少爺,您走的匆忙,很多東西都沒拿上,少夫人讓我們給您送過來”張龍道。

“送東西?什麼東西”武元慶籲了口氣,不是家裏出事就行。

“您常背的背包,少夫人已經給裝滿了炸彈,還有一個大箱子是封死的,是什麼我們就不知道了”趙虎接話道。

“哦”武元慶知道這少夫人肯定是王子瑜的,襄城還想不到這麼周全。

不過,送背包過來其實沒必要,他這趟可不是單純運糧,而是全部後勤支持的,車隊裏就拉著為數不少的火藥和炸彈的,不光有這些還有箭矢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