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作為百官的頭頭,房玄齡和杜如晦是慣例不會先開口的。 WwW COM
“陛下,依臣所見,突厥、鐵勒皆上古所不能臣,陛下既得而臣之,請皆置之河北。分立酋長,領其部落,則永永無患矣。”第一個言的是中書侍郎顏師古。
聽到這個提議,忙著打瞌睡的武元慶都不由點個讚,這尼瑪的還是有點道理地
誰知接下來兩個人的言就讓武元慶氣炸了。
第二個言的是禮部侍郎李百藥,他:“突厥雖雲一國,然其種類區分,各有酋帥。今宜因其離散,各即本部署為君長,不相臣屬;縱欲存立阿史那氏,唯可使臣其本族而已。國分則弱而易製,勢敵則難相吞滅,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國。仍請於定襄置都護府,為其節度,此安邊之長策也。”
這話的,前邊倒還像人話後邊就是蠢話,什麼叫必不能抗衡中國,什麼叫仍請於定襄置都護府,不能抗衡又不是特麼不想抗衡,目前各位所屬,敵對紛爭,但尼瑪人家可以兼並的好不好,可以展強大的好不好,強大起來不還得侵略啊。還尼瑪給人家在原地盤建立都護府,都護府在你國家厲害的時候可以管的了,國家不強的時候屁用沒有。
想想原本曆史上那些都護府的下場,武元慶就覺得這尼瑪主意餿的厲害。
接下來出班言的是夏州都督竇靜:“戎狄之性,有如禽獸,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義教,況彼丘之情,未易忘也。”
聽他到這的時候武元慶還在讚同的連連點頭的,可接下來就不是人話了,隻聽竇靜繼續道:“置之中國,有損無益,恐一旦變生,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餘,施以望外之恩,假之王侯之號,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權弱勢分,易為羈製,可使常為籓臣,永保邊塞。”
越聽武元慶越氣,摘下腰間的玉佩就想砸過去,可惜這家夥已經回班被人擋住了,武元慶隻能恨恨作罷。
接下來言的是剛剛升為侍中的王珪,這是王子瑜的叔父,正經的親戚,武元慶想著這家夥要是話不中聽自己就少罵兩句,沒想到不愧是親戚,王珪言就一句話,就是表明自己是支持顏師古的,然後對竇靜和李百藥的話不敢苟同。
王珪之後話的同樣是剛剛升官的一位,也是武元慶的老相識,原大理寺少卿戴胄,這家夥受到李世民的賞識變成了戶部尚書。
戴胄話同樣不多,而且也不得罪人,就方才幾位的都有道理,不過還是比較傾向於顏師古的意見。
接著出來的竟然是和武元慶有仇的溫彥博,這家夥同樣也是剛剛升了官變成了中書令,成為了真正的宰相,而且爵位也提升了,變成了虞國公。
一躍成了和武元慶老爹武士彠一樣的巨頭,前兩李承乾起這家夥還在唉聲歎氣,自己皇帝老爹太看重溫彥博了,自己打報告都沒能讓這家夥降職,變得和薛元敬一樣,反倒是升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