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剖腹(1 / 2)

很多人都收了禮,這個很上不得台麵的事情卻被明晃晃的搬到大庭廣眾之下,還是當著皇帝的麵,收禮的人不知道有沒有恨死武元慶或者率先挑起事端的溫彥博,不過很肯定的是,出了這個事情後再沒有哪個官員跑出來幫倭國人話了

誰也不想再扣上一頂收受賄賂的帽子,也不想在這個檔口挑戰一下皇帝的心情和底線

關於新羅的問題就這麼不了了之,隨後鴻臚寺卿唐儉就接見了倭國使節申明新羅是大唐的屬國,倭國也是大唐的屬國,倭國沒資格做新羅的宗主國

被拒絕了,倭國人自然是非常生氣的,裝作普通使節團成員的蘇我入鹿更是暴跳如雷,可是在大唐強勢的背景下,也隻能指罵地的泄一頓

好在李世民沒有讓倭國人太難看的打算,隻是派的唐儉來這些,雖然新羅的所有權要不到手,但起碼倭國人還能把次要的目的達到,那就是向大唐學習,學習一切可以學習的東西

為什麼虞世南會在朝會上倭國人謙虛,恭敬,勤奮好學呢,不是沒有理由的

除了因為收了倭國人禮儀外,還因為有好幾個倭國使節團的成員拜到了他的門下學習

和孔穎達相比,虞世南算的當世大儒,但是虞世南卻是赫赫有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實在的,比起在政治上的成就,虞世南在書法上的成就更加知名,更為人稱道,尤其是書法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欲,意誌堅定,努力學習,年少時與兄長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學家顧野王的門下讀書,受學十多年,他勤奮努力精思不懈,有時十幾不洗臉不梳頭。Ww W COM他擅長寫文章,曾師法著名文學家徐陵,徐陵也認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與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擅書法,虞世南拜智永為師,深得王羲之書法真傳,由此名聲更大

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衝和而有遒麗之氣。《書後品》列其書為上之下品,評雲:“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雲之上”

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為,隻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虞世南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

既然虞世南被倭國人拜師,自然和他並存的幾位書法大家也不例外,除了薛稷出生年代靠後,這時候還沒出生外,剩下的褚遂良和歐陽詢都收了幾個不等的倭國人為弟子

這三位如此被倭國人推崇也不怪的後世的倭國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

收倭國人做弟子收的最多的是歐陽詢,也不知道是不是倭國人送的財物夠多,也可能是他覺得倭國人誠意夠足,反正這位從三品的朝中大員一口氣就收了七個倭國人當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