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都怪魏老頭(1 / 2)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Ww WCOM

應是教開汴水,一千餘裏地無山。

船行運河,仿佛每一寸碧波,每一株沿岸垂柳,都曾見證了水殿龍舟遊揚州的意氣風,也見證了惶惶終日的大隋末路

自從武元慶念過: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為楊廣了句公道話,又曆數了楊廣種種惠及千秋的功績後,長樂就開始變得安靜起來,常常皺著眉頭思考

武元慶知道丫頭在為什麼煩惱,不過就是自己所的和她從受到的教育,知道的曆史不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衝突而已

有人過,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姑娘,這個打扮的權利掌握在獲勝者的手裏

還有個詞叫做成王敗寇,就像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大家都是起兵造反的,隻是因為李淵,李世民他們父子贏了,所以他們就是皇族,其他人就是反賊

從他們開始,以後的史書裏,這些反賊將永遠都是反賊

但造反了就是造反了,不管怎麼粉飾你都是造反者,那麼怎麼讓自己的形象好一點呢,那就是抹黑前朝

曆朝曆代大家都這麼幹,曆史總是勝利者書寫

造了前朝的反,新朝建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否定前朝,抹黑前朝,起碼要抹黑前朝的亡國之君

如果本身就黑的不行,那就讓你更黑點

李淵,李世民父子對楊廣就是這樣,隋煬帝有過也有功,但是功他們不,隻過,甚至把過誇大

既抹黑了楊廣,也給自己造反的理由加了砝碼

作為隋朝的埋葬者,李唐皇族為了突顯自身的合法性,盡可能抹黑前朝再正常不過了

長樂這種迷茫,苦惱,作為大唐的公主殿下,也是大唐的既得利益者來是正常的

反倒是武元慶這種站在旁觀者角度看待楊廣的功與過,是與非,不管是對於他現在的身份,還是這個所處的時空來,都是相當的三觀不正

三觀不正的武元慶有感而哼唱了幾句:“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麵容,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一頁風雲散,變幻了時空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三觀被毀緊鎖眉頭的長樂也不知從這歌聲中感悟了什麼,眉頭舒展了,笑容也重新掛在了臉上

有時候來了興致,和武元慶起楊廣的種種事情來,看法也比以前客觀了許多

走一路看一路,一個多月後,他們已經沿著大運河走到了通濟渠的盡頭板渚津渡口

當年隋煬帝修運河的時候,就是從這裏引黃河水南下聯通的淮河

後世,大家認識的京杭大運河好像比較直的樣子,但那實際是經過取短改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