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 WCOM 後來,為了增加密封性,李泰試過很多方法,用過絲綢,用過錦緞,但現這些東西的密封性還不如紙張呢
但如果繼續用紙的話,就要增加紙的層數從而加強密封性,可是紙增加層數肯定要漿糊粘合,這樣又很容易會把紙弄破弄皺,更重要的是這樣用漿糊粘合的話會讓孔明燈的重量增加很多倍
那相對的來,下邊能攜帶的東西就肯定無法增多
李泰想要的是可以載著人上的飛行器,而不是不能載人的大型孔明燈,所以這樣的辦法不能用
後來經過多方嚐試,李泰最終讓人弄出了更加細密緊致的綢緞,然後輔以紙漿來增加其密封性
就是跟造紙一樣,打好紙漿以後再將紙漿附在綢緞上將其曬幹這樣一來就跟把紙張粘貼在綢緞上一樣,甚至比用漿糊粘貼還要牢固,因為紙漿已經通過綢緞上的細微孔隙緊緊的將二者抓綁在了一起
然後下邊加熱的也由單純鬆脂改成了鬆脂和油性大的鬆柏木混合燃燒
改進後,李泰先做了一個一點試了一下,現的確比以前的好了很多很多,浮力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一開始因為準備不足差點把在下邊拽著繩子的兩個護衛都給拖上了
由此,李泰信心大漲,花費了很長時間做了一個更大的出來,並且選在了上元佳節這飛
為了見證兒子的這次壯舉,李世民把滿朝文武都給召集到了皇宮,老婆孩子一個不少全來了
李淵得知孫子造了一個能飛上的東西,也老懷大慰的放下了造人的大事趕來觀看
也正是由於李世民的如此重視,武元慶這個李泰飛夢的啟蒙老師才被想起喊來宮裏觀禮的
是觀禮,實際上李世民是擔心失敗,讓武元慶來看看這飛行器做的怎麼樣,讓他查漏補缺的
李泰做的這個熱氣球在武元慶看來,與其叫熱氣球還不如就叫孔明燈呢
因為從外觀看它就是一個放大了無數倍的孔明燈
後世武元慶見得熱氣球,都是跟降落傘一樣,球囊是軟的,是密封性好的料子做的,是可以收起來的
起飛的時候才會通過氣泵往裏邊充氣,就跟結婚時候那些充氣拱門一樣,用的時候充氣讓它鼓起來,立起來,然後再用過加熱噴嘴噴出可燃氣體點火,加熱空氣從而升空的
但李泰做的這個,不充氣都是立著的裏邊用的細竹條做骨架將布囊撐架起來就跟燈籠一模一樣下邊吊籃用的是藤條編製,吊籃裏固定著一個沒有蓋子的鐵桶火爐,不用這個肯定是放可燃物加熱空氣的
然後兩者之間用的很多根粗麻繩相連
當然這個樣子肯定是無法立住的,所以在這個大號孔明燈四周,有像後世火箭射時固定火箭的那種射台,四個可以推動的兩丈左右高的腳手架牢牢的固定著孔明燈上邊的主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