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海戰武元慶是不可能和李承乾講的,不過劉仁願和劉仁軌兩個人武元慶是可以推薦給他的
“這兩個人行嗎?“李承乾很是懷疑的問
“你把那個嗎去掉“武元慶信心十足的
“這麼肯定?“李承乾再次確定的問
“就是這麼肯定“武元慶重重點頭
這兩個人都是經過曆史檢驗的怎麼可能不行,劉仁願倒黴點,雖然後來遭到猜忌被流放姚州,但在那之前那也是響當當的一方大員的,曾經隨李世民出巡外地,徒手與猛獸搏鬥,受到唐太宗的賞識,獲得“仗內供奉”的特權。征伐高句麗戰爭,因戰功受到唐太宗的嘉獎,破格升為上柱國,另封黎陽縣開國公上柱國,那在勳級裏邊就是最高的封賞了,而且還封了縣公,貞觀二十一年任行軍子總管
之後曆任蔥山道行軍子總管,嵎夷道行軍子總管等等,絕對是靠著軍功一路爬上去的,在貞觀後期,以及高宗時期絕對是一時名將
相比劉仁願的先牛逼後落魄,劉仁軌是先落魄後牛逼,是一個大器晚成的典範
在貞觀一朝,劉仁軌一直算是默默無聞,縣丞完了是新安令,貞觀十四年才累遷為給事中,職權雖重,但卻隻是個五品官,那時候他已經四十歲了
十六年後,他五十六歲的時候,又被貶為了青州刺史,又四年以後再次遭到陷害,被免去了官職,以普通百姓的身份隨軍征討遼東
其後才有了白江口海戰,然後劉仁軌被委以重任,留在百濟治理百濟
乾封元年,劉仁軌六十三歲的時候,才被封為了右相,兼檢校太子左中護,累前後戰功,封樂城縣男
七十二歲,出任太子左庶子,七十四歲任雞林道大總管,東征新羅國。劉仁軌率領軍隊橫渡瓠蘆河,進攻重鎮七重城,攻克了這座城鎮。進封爵號為樂城縣公,他的兒子以及哥哥的兒子中有三個人被授予上柱國頭銜,不久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兼太子賓客,仍舊主持政務
八十一歲,任太子少傅,武則執政時,又任命他為尚書左仆射,不久進封郡公。八十五歲,遵從新令改任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正月二十二,劉仁軌逝世。武則停朝三日,命在京官員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贈為開府儀同三司、並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劉仁軌一直到人生的最後階段,六十三歲開始,最後的二十二年裏才算是位極人臣
當然,和劉仁願一樣,劉仁軌也是一路軍功升上去的這兩人論軍事能力都是一等一的,雖然現在年紀還算不得大,但是也都二十大幾,三十多的人了,該成熟的也都差不多成熟了,幫李承乾擴建水師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而且武元慶雖然不想插手水師的事,但是在選擇,建造海船上還是可以提點意見的
所有水師船隻都比照他下南洋時候那種尖底船來造是擴建水師,但武元慶知道實際上主要李世民想擴建的是海軍,隻是這時候很少有海戰,最多的還是內河戰,所以整個就用水師來統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