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心有餘而力不足
牛進達和他手下的將士就是這麼一種狀態,心裏想的很好,努努力就能抓到吐蕃讚普揚名朝野了,可他們困乏疲憊不堪的身體狀況已經沒辦法支撐他們實現目的了
在康延川的時候,還隻有幾十人身體不適,等離開康延川一後,身體不適的嗯已經增加到了上百人,第二情況更糟糕了
比瘟疫傳染還來的快的非戰鬥減員,讓牛進達再也沒了追下去的心思,而將士們也都不想再追下去了
於是第三的時候牛進達開始返程,返程途中出現高原反應的人越來越多,最嚴重的幾個已經奄奄一息要沒命了
這是因為驟然從海拔低的地方上到了三千米以上的地方,所以出現的高原反應?
並不是這樣的,因為他們可算不得驟然來到海拔高的地方,而是一步步逐漸增加高度的
從隴右出發海拔就在一千米上下了,到了隴南平均海拔要更高一點,一路從幾百米到一千多米再到鬆州的兩千多米海拔,這一共用了近二十的時間,要適應早適應的差不多了,而從鬆州到色達,到江達雖然海拔從兩千多米上到了三千多米,時間也用的短了些,可也有十左右的時間,適應也沒問題的
像後世那種騎行進藏的驢友就很少有高原反應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就女孩子也不多,就是因為他們海拔增加中間有很長的適應過程的
除了對低氧特別易感者外,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
所以這些將士們如此多的出現高原反應的主要原因絕對不是驟然來到高海拔地區的緣故,如果武元慶要是在的話,一定會這麼和牛進達:“老牛啊,你和弟兄們這幾太累了,吃不好睡不好,幾乎每都是在馬背上過的,身體都累垮了,不出問題不受到高原影響才怪呢“
是的,身體太累了,太疲憊了,這就是到了高原快二十的時間了,將士們忽然大規模發高原反應的最最主要原因
誘發高原病的因素不少,比如登高速度過急、體力活動過大、寒冷或氣候改變、饑餓、疲勞、失眠、暈車、情緒緊張、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暈車肯定不可能排除掉,登高速度過急也可以排除掉,其他的好多項幾乎都能對應到牛進達和他手下的將士們身上
體力活動大,這不用十幾日操控馬匹,揮刀廝殺體力活動不大才怪呢,每吃飯每個準時候,什麼時候沒有戰況了趕緊吃兩口,口糧還沒多少要省著吃,體力消耗又那麼大,當然會饑餓了,沒跑的事情,寒冷也有,雖然這時候還不到冬,可高原晝夜溫差大,晚上很冷的,他們又不像武元慶還帶著那麼多厚衣服,就算帶著厚衣服也穿不了,追殺途中晚上睡覺盔甲都不解的
失眠,情緒緊張,在打仗期間不也都是少不了的事情嘛
這麼多回誘發高原反應的因素集中在一起,鐵人也該倒了,更別是肉體凡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