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的,別是大唐君臣了,就武元慶也一直不覺得高原上有什麼好圖的,你要是西域那邊吧,好歹又是玉石,又是石油的,光是石油付出很大的代價拿下那地方也是值得的而且西域還是絲綢之路繞不過去的地方,所以曆代才會經略西域
可這高原上,除了一些藥材外,真沒聽有什麼好資源,還冷的要死,種糧食都種青稞的多,真是屬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
但經過高表仁這麼一,武元慶才發現原來特麼自己想當然了,高原上的好東西還是很多的
光是馬匹就足夠讓人動心了,哦,大唐現在其實不會對馬匹動心的,拿下突厥後,戰馬的數量就再也不是困擾唐軍的事情了,別現在吐穀渾也被拿下了
可大唐軍方看不上吐蕃的馬匹,南方的各地官府卻是很看重的
大唐現在馬匹是多,但一直奉行的強幹弱枝的軍事粗略,就是實力強大的軍隊都駐紮在關中,準確的是長安
十二衛太子六率這樣的常備兵馬在長安有十多萬,然後就是一些邊關重地其他地方都是普通的府兵
也是因為這樣的策略,好的馬匹是不會隨意賣到南方這些地方的
就比如嶺南馮家,別看嶺南跟馮家自留地一樣,手下人馬也是好幾萬,皇帝還沒有分權,可戰力真的頂不上一支幾千人的騎兵強
而騎兵是古時候最強的兵種之一,偏偏朝廷不賣好馬到南方,這讓想增加手下實力的各地軍政長官很頭疼
那這時候高原上就成了這些人馬匹的最佳來源了
這些人倒不是想造反什麼的,就是想單純增強手下的實力,哪個地方還不出點亂子的,有個民變什麼的,你有騎兵和沒騎兵,騎兵多喝騎兵少,在解決這些狀況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
像程咬金,張亮在平叛各自轄下撩人叛亂的時候,他們能用的基本全是步兵而少有騎兵的,然後用步兵三四個月才能平叛,有騎兵的話,搞不好一個月就能平叛了,結果雖然一樣,過程卻難易不同了
高原上的貴族土豪對大唐的絲滑亮麗的絲綢錦緞是無比的癡迷的,蜀地的商隊就用這些貴族土豪夢寐以求的東西來換取馬匹等東西,然後再回到大唐國內以幾十倍上百倍的價格賣出去
起來,販馬更是個暴利,如果有特別好的馬的話,上千倍上萬倍的利潤都可能賺回來
高原的馬自然算不得多好的馬,像大唐軍方的頭頭腦腦或者世家門閥家裏邊養的上好的馬都是來自西域的大宛良馬,汗血寶馬,可對於秦嶺以南那些地方來,有馬就不錯了,怎麼敢奢求什麼寶馬良駒
實在沒有好馬,南方的人連更矮一點的滇馬也是不抗拒的,滇馬就是矮腳馬,出產於雲南,以耐力而著稱,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運輸工具就是這種馬
起來,滇馬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良馬,光是耐力強這一點就是很優良的特點的
在鹿鼎記裏邊,韋寶就與雲南提督張勇、副將王進寶,總兵趙良棟在吳應熊府中談論過滇馬與其他馬匹孰優孰劣,王副將就誇讚過滇馬有長力,十裏路內及不上別的馬,跑到二三十裏之後,就越奔越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