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怎麼辦?
這個問題不光是鞭長莫及的武元慶他們在想,京師長安的朝臣也在想
關於接受吐蕃求和的事情,在吐蕃使節到了長安的第五就已經定了下來其實這個還能更早定下來,因為根據前方送來的捷報和武元慶寫的奏折上詳細的軍情,李世民和眾高層就知道想滅掉吐蕃很困難,打成現在的局麵已經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也就是多占點土地多殺點吐蕃人罷了,而且現在冬日,氣候太過惡劣,又是高原,實在不適合繼續打下去了
所以即使吐蕃人不來求和,大唐也會罷兵休戰的
意見早就達成了一致的大唐君臣實際上第一就能答複吐蕃使節的求和請求,隻是因為李世民有感於吐蕃人之前的囂張跋扈以及敢威脅他的事情,故意拖了五來晾一晾吐蕃使節
至於吐蕃人再一次提出要求娶公主,李世民第一時間是暴怒的,差點把答應下來的罷兵決定給否了,最後李世民是費了好大勁,又在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大臣的勸下才忍下了怒火
這也得吐蕃這次派的使節還是有腦子的,沒有把求和和求親的事情一起拿出來,不然的話兩個請求一個都沒可能實現
不過罷兵決定雖然不能收回,可是求親的事情李世民是一口否決了的,告訴吐蕃使節不要得寸進尺,求親的事情沒得談
但無奈,出發前讚普鬆讚幹布就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幫他求娶到大唐公主,自家老大交代的事情必須給辦成了,不然回去穿鞋怎麼辦
基於這個原因,吐蕃使節發揮了不要臉的精神賴在長安不走了,上奏折就一件事,吐蕃讚普求婚要娶大唐公主,望大唐皇帝可以看在吐蕃讚普一片赤誠,對大唐萬般仰慕的份上答應請求
當然如果隻是吐蕃使節耍無賴,李世民一個口諭的事情就可以把他趕走,可無奈的是朝中不少大臣都對嫁公主給吐蕃讚普的事情表示讚成,其他一些大臣雖沒讚成,但卻也是樂見其成的
皇帝不願意?下邊讚成的大臣們會找出一萬個理由服皇帝同意,因為嫁公主給異族大唐又不是沒有先例,關鍵的嫁公主對大唐有好處啊,不光可以解決掉西南邊患,讓西南地區有幾十年的穩定,而且吐蕃那麼強大的一個國家歸附大唐成為大唐屬國,也會增加大唐的實力,還讓讓吐蕃成為大唐西南疆域的一個屏障,以後打其他國家的時候也可以讓吐蕃出兵幫忙,這都是非常對大唐有利的事情,而大唐需要付出的這是一個公主而已,這買賣坐下來不虧的,再了能讓強大的吐蕃上趕著求親,一次一次又一次,不也顯得皇帝你文治武功是曆代少有,是當之無愧的可汗嗎?
文官們的嘴皮子多利索,引經據典外加不要臉的吹捧,李世民真就被的有些心動了
是啊,既然幹掉吐蕃是沒可能了,也答應了要罷兵休戰了,那何不更拉近一下大唐和吐蕃的關係,到拉關係收買人心還有比嫁女兒聯姻,成為翁婿關係更好更牢靠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