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工布江達,跋布川發生的一切,滿朝文武都是一副日了狗的表情
讚同和親的是沒想到自己這邊千方百計的服了皇帝同意和親,結果卻是吐蕃那邊出了問題,祖墳被占不願意停戰,也就沒法和親了
反對和中立的是沒想到本來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竟然還能出現這種驚大逆轉,前方幾路總管竟然在聖旨沒到之前又和吐蕃幹了一場大的,還把人前國都給占了,祖墳控製在了手中,逼得吐蕃人不得不放棄好不容易求來的停戰和和親
話,這難道就叫做人算不如算嗎?
滿朝文武都以為這是巧合,殊不知這全是武元慶的算計
他知道收到程處默的信,時間過去已經很久了,如果皇帝有心和親的話,那麼很可能已經定下來了,搞不好聖旨都發出了而一旦聖旨發出那一切休提,因為皇帝金口玉言,尤其是這種對兩國之間的事情,出口是斷沒有收回反悔的可能的
而即便在他們收到程處默信的時候,皇帝還沒有做出決定,他們遠在高原對長安發生的事情也是鞭長莫及的,想反對派人送折子回去一趟也得十來時間,根本頂不上什麼事情
那難道就在高原上遠眺長安幹看著嗎?
武元慶當然不願意,關鍵駐紮在康延川的是牛進達和程咬金,執失思力,這幾位也同樣不願意,如果皇帝拒絕了還好,可皇帝一旦答應和親,那軍方的臉麵是真的就丟盡了
也幸虧是程咬金這幾位在,都是妥妥的膽大包之輩,要是侯君集在的話,照侯君集那種陰沉的,習慣琢磨皇帝心思的人在,哪怕他心中萬般不願,也絕對不會在兩方已經相對穩定,更多處於對峙的時候大軍出擊,再次挑起大戰
真的是好在在的是程咬金等幾位
所以武元慶提議再打一場給吐蕃來的狠的,然後這幾位二話沒就同意了這個提議,因為這個提議實在太合他們胃口了
隻是武元慶沒想到的是程咬金看好的攻擊目標竟然是工布江達,而他的目標卻一直都是跋布川
因為他知道工布江達就算被攻占,隻要吐蕃和大唐議和能夠停戰,鬆讚幹布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工布江達被占領的事實的
然而,如果是跋布川被占領的話,作為吐蕃一脈的祖地,前國都,王陵的所在地,鬆讚幹布是怎麼也不會善罷甘休
派兵奪回是必然的事情,而一旦如此,那雙方議和的事情肯定就會告吹的
為什麼武元慶這麼篤定,隻要吐蕃派兵要奪回跋布川就肯定會讓雙方的和談化為泡影,為什麼就不能是大唐把跋布川還給吐蕃,然後雙方談和罷兵
這個要擱在以前沒準大唐就會這麼幹了,朝上國嘛,總是喜歡以和為貴的,沒看後世我大朝打阿三,都快打到阿三首都了,結果最後還全部歸還,不但歸還打下來的土地,甚至還後退,讓出了自己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出來,作為雙方緩衝結果朝剛讓出來,阿三就占了最後愣是搞出來一個爭議領土糾紛,這大方的也是沒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