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正月,武元慶安穩的在大牢裏待著,外邊李世民又開始給長子李承乾掃除障礙了
先是調整封地把鄶王李元裕改為鄧王,譙王李元名為舒王,接著把又封吳王恪為安州都督,晉王治為並州都督,紀王慎為秦州都督,並且全部出藩
出藩的意思就是要全部到封地上任,不能留在長安了
李世民也真是夠狠的,為了長子李承乾,把兒子們一個個全趕出了長安,像李恪,李慎這兩位也就罷了,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出藩,李慎當時才八歲,今年也才九歲罷了,全趕走了畢竟是庶子對吧,可今年年都沒過完呢,連嫡子和李慎同歲的晉王李治也要趕走了,雖然就和河東不遠吧,可也是不在長安了啊
但李世民就是這麼硬著心把他趕離了長安當然這也跟長孫皇後還活著有關係,原本曆史上李治一直待在長安的原因是因為長孫病死,李世民懷念亡妻,又感於兒子和女兒年幼,所以將他們留在膝下親自撫養,可現在長孫活的好好的,自然也就沒什麼好感懷的,更用不著李世民親自撫養了
那年紀九歲日漸大了,再留在長安裏對老大李承乾可就該有威脅了,所以,趕走,統統趕走
要不是魏王李泰明言不想就藩,更醉心搞發明,搞出的東西對大唐很有好處且對皇位也沒有一點覬覦之心,否則李世民是想把李泰也一起趕走的
最後隻有李泰留在了長安,稍大一點的皇子自這個正月起再沒一個還留在長安的,僅剩的兩個趙王李福,曹王李明年紀不過兩三歲,還是個奶娃子實在是想趕也趕不走,隻能讓他們留下,至於他們想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有威脅,一來基本不可能,而來就算要有威脅,離長大還有好幾年呢,等到時候趕走也不遲
“你爹為了你的太子之位能穩固也真是煞費苦心啊“武元慶啃著一個油光光的烤羊腿,咀嚼的間歇還不忘開口話
“滾,吃著我的你還要編排上我,這和我有什麼關係,父皇讓稚奴就藩那是因為他年紀大了該就藩了好不好“好心來探望的李承乾沒好氣的罵道
“切,你用不著解釋,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事實就是確有其事“武元慶搖頭晃腦的嘲諷
“得,我不過你,是也好不是也好之無益,咱不了,還是長樂的事情你準備怎麼辦吧,“李承乾換了話題:“你把和親的事情搞得吹了,皇姐皇妹們都非常感激你,她們也沒誰想著要嫁到吐蕃的,可你光想著為她們解決婚事,有沒有想著把長樂妹妹的婚事也給解決一下的啊“
“這個啊“武元慶用油手撓了撓頭,遲疑著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對於長樂的事情他也是一籌莫展
要吧,長樂過了年都十七了,早到了該嫁人的時候了,可她卻一直姑獨處
從和長孫衝的婚事告吹後,帝後兩口子對長樂的婚事也就不怎麼上心了,也不是他們不上心,是他們上心了也白搭,長樂一門心思就要嫁給她元慶哥哥,帝後兩口子怎麼勸也勸不過來,再一個,就算帝後想再給長樂賜婚,朝中大員家也沒誰願意的,因為一旦同意,不光得罪公主,得罪武家,還得得罪長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