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消弭不掉的世仇(1 / 2)

很多人常常會把高句麗和高麗混為一談,但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國家高句麗是一個建立在東三省以及一半延伸到朝半島的多少數民族組成的國家,而他的建國者是漢人,那片地方一直以來也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領土

而高麗,則是在高句麗滅亡兩百年後才在朝半島靠造反建立的國家,隻是因為高句麗曾經統治過那片地方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他們才沿襲了高句麗的稱呼,自稱為高麗罷了

所以高句麗的國土大半是在東北的,那裏白山黑水,在大唐人看來是蠻荒之地,但實則卻是一片富饒之地想象一下後世的東三省大平原那北大倉的美稱就知道,有豐富腐殖質的黑土地上糧食怎麼也不會太缺的

武元慶看過奏報,高句麗這幾年的確有災,有幾個地方發生了洪澇,造成糧食減產,甚至有一個最嚴重的地方糧食都絕收了,但絕對不至於糧食短缺太多,更不至於要從大唐買這麼多糧食回去

那麼,高句麗現在又的確買很多很多糧食就很值得玩味了

但在含嘉倉的發現武元慶並沒有上報李世民,因為上報了也沒用,隻是正常的糧食買賣,還是含嘉倉亟待處理的陳年舊糧

更何況賣的是高句麗,大唐名義上的屬國這些年來大唐和高句麗關係還是可以的高建武登基後派了使節到大唐請求冊封,並且得到了允許,所以才有了榮留王的稱號

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會派使節到大唐朝貢,在那一段時間可以兩國關係完全從隋朝三征高句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但蜜月期總有結束的時候,尤其是國寡民在麵對龐然大物的鄰國之時,總會得一種別人想害我的被迫害妄想症

榮留王高建武就是這樣

裂痕出現在貞觀五年,也不知道是被托夢了還是心中一直記掛著隋朝征高句麗時那些陣亡將士沒能魂歸故裏反正就在這一年,李世民詔遣廣州都督府司馬長孫師(高句麗境內收瘞隋時戰亡骸骨,毀高句麗所立京觀。

這個就要到隋朝和高句麗的關係,以及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了

隋文帝時期,高句麗王就是由隋朝冊封的那時候高句麗與隋維持著緊張而和平的關係

高句麗就像曆代中原王朝周邊的國一樣,時不時就會挑釁一下隋朝,多次規模襲擊隋北部邊疆

以防隋朝生氣征討,高句麗平原王“治兵積穀,為守拒之策”,隨時準備迎戰隋朝大軍

對此隋文帝很不滿並致書平原王高湯,“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

平原王接到詔書後沒有做出什麼反應就病死了,但這根刺卻埋下了他的繼任者嬰陽王蕭規曹隨,照例不斷侵襲隋朝邊境,甚至和突厥暗通款曲

隋朝使者在突厥遇到高句麗在突厥的特使後,隋文帝傳書高句麗要求高句麗終止與突厥的軍事聯盟,停止對隋朝邊疆的連年的持續不斷的侵襲並對隋朝表示臣服。高句麗嬰陽王雖然表麵上接受了隋文帝的最後通牒。但第二年就悍然聯合靺鞨先發製人攻遼西軍事駐地,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隋朝朝野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