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拿架的李世民(1 / 2)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報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但泰山封禪的具體起源卻不得考,因為有人始於秦始皇,也有人始於伏羲,還有人始於黃帝,炎帝,堯舜禹之類,反正各種傳都有

雖然法種種,不過記載清楚的應該要從秦始皇起統一六國後的第三年,始皇東巡郡縣到“下第一山”——泰山封禪,以表明自己當上皇帝是受命於的

在泰山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刻石頌秦德。頌辭稱,“皇帝臨位,作製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並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隻頌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然後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

這上山下山,登封禮,降禪禮組合起來就是始皇帝的泰山封禪

封禪很多人覺得對皇帝來應該是大事,好事,因為能封禪明這個皇帝幹得不錯嘛,不然哪有臉封禪向上彙報情況呢

但事實上不光皇帝非常看重封禪,每個皇帝都想在泰山封禪,就連大臣們也想皇帝能夠封禪,當然自己是能跟隨皇帝去才行的

因為皇帝如果封禪,那不但會石刻詔書對自己的功績歌功頌德,還會把隨從大臣的名字也刻在上邊

皇帝是子,封禪是皇帝在向上彙報工作情況,那隨行大臣的名字和工作報告刻在一起,自然也就大臣們的名字也能讓上看到,也算是蹭熱度上達聽了

別覺得這理由很好笑,在古代雖子不語怪力亂神,但那指的是神怪仙佛,而老爺是很有市場的

像寫史記的司馬遷,他爹司馬談因病未能隨漢武帝行封禪,那是一輩子都充滿遺憾的臨終前拉著司馬遷的手哭泣悲歎“今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邊夫”

所以,李世民登基當皇帝後,除了開始幾年比較亂沒人提封禪的事情外,之後幾年,常有大臣奏請封禪,想跟著沾沾光讓上蒼知道一下自己的名字

先是貞觀五年,朝集使趙郡王李孝恭等人上表,認為四方夷族均已歸服,請求行封禪大禮,李世民拒絕了

緊接著第二年就再次有人奏請泰山封禪,這次主力換成了武元慶他爹武士彠

李世民想裝逼來著,他卿輩皆以封禪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下乂安,家給人足,雖不封禪,庸何傷乎!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後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邪!且事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後可以展其誠敬乎!”

李世民這話意思就是我這麼牛逼,不是別人我牛逼,而是我自己真牛逼,難道沒有泰山封禪就能我不牛逼嗎?肯定不能你們都泰山封禪是帝王盛世反正我是不以為然的當年秦始皇封禪泰山,漢文帝沒有封禪泰山,也沒有誰敢漢文帝就不如秦始皇好的因為漢文帝時候下安康,百姓衣食無憂,就算不封禪人家也是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