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的確沒有什麼不高興的
屬國這種東西,在李世民先後滅掉了東突厥,吐穀渾,教訓過了薛延陀,占了吐蕃一半領土,又在大海上占領了那不知道多大的領土後,李世民早就不在意了
宗主國對屬國該是什麼樣的態度,是由國力,以及皇帝心中對外策略決定的
像原時空,大唐對屬國的態度之所以會那麼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大唐一開始建國時候國力不強,沒辦法四麵對敵所決定的
國力不強那就隻能是以懷柔為主,而且那時候周邊國家奉承李世民當了可汗,李世民當然不可能自己打臉的對那些奉承過自己,又比較聽話的國家部落動手了
等大唐國力強盛的時候,這已經是一種習慣,而且實在的大唐周邊可以強敵環繞,隻要屬國聽話不搞事,大唐就不會對屬國有什麼不滿,甚至屬國出點什麼事兒,大唐該出力出力,該出兵忙幫出兵幫忙
除非像東突厥那樣的,讓大唐忍無可忍之下隻能滅掉它隻是東突厥實力夠強大,大唐把他們幹趴下了,可東突厥往西,往北還有個不弱於它的西突厥,不停的騷擾著大唐連接西域的絲綢之路,以及西部邊關
而東突厥被滅後,薛延陀又趁勢坐大,代替東突厥再次威脅著大唐幾千裏的北方邊關而西南邊呢,又有吐穀渾以及吐蕃在,大唐打敗了不聽話的吐穀渾,結果後來卻被吐蕃虎口奪食搶占了吐穀渾的領土,吐蕃做大成了高原上的最強國家,還敢和大唐呲牙,打了一仗,吐蕃死傷了幾千人,臣服於大唐,大唐卻因此搭進去了一個文成公主
在東邊,高句麗,百濟,新羅也是頻頻搞事情,最為強大的高句麗卻又一直忌憚大唐,對大唐滿懷敵意,最後大唐和高句麗幹了幾仗滅掉了高句麗,結果勝利的果實卻被新羅占了,可新羅裝的很乖啊,一看勢頭不對就不要臉的求饒,大唐根本不好意思幹掉新羅
再之後鬼子又不甘於束縛在島上向往半島發展,大唐還的幫助搶了不少大唐土地的新羅抵禦鬼子,和鬼子在海上路上幹了一架
但打來打去大唐卻幾乎什麼都沒得到,打敗高句麗的勝利果實被新羅占了,打敗吐穀渾的勝利果實被吐蕃占了,打敗東突厥的勝利果實被薛延陀占了,而打敗薛延陀的勝利果實呢,嗬嗬,又被其他崛起的遊牧民族給占了
可以四麵皆敵的大唐辛辛苦苦打了幾十年,滅掉了好幾個強國,最後四顧一看發現還是特麼的四麵皆敵,而且這些敵人還都是被自己給養大的
這就是原時空的大唐和大唐的對外政策,隻要你聽話大唐絕對不會動你一下,甚至大唐幹掉不聽話的弟後,聽話的弟明目張膽的占了不聽話弟留下的地盤,大唐都不什麼的
甚至有像唐玄宗那樣瞎大方的,竟然把原屬於大唐的大同江以南的空地賜予新羅
但此時的大唐和不是原時空的大唐了,李世民自然也不是原時空的李世民
東西南北四方,除了東邊沒有拓土外,其他三麵大唐都開疆拓土何止千裏而且不是以前名義上的臣服,或者羈縻性質的占領,而是實際意義上大唐人治理,大唐人駐軍的占領
加上從占領地區獲得的大量的特產,礦藏等物資,以及南方大海上那大大島嶼上邊隨處可見的珍貴木材,動物,金銀銅鐵等金屬,還有堪比黃金的香料等等等
早就讓李世民打開了眼界,像以前那樣嘴上臣服的屬國李世民早就看不在眼裏,相比隻是嘴上的臣服,李世民現在更對名義以及實際上雙重統治更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