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古代的背鍋俠(1 / 2)

結社率的造反雖然沒有把李世民怎麼,但畢竟是被人給打到了近前,明安保工作做得還是不到位之後李世民很快從長安再次抽調了三千精銳護駕

巴蜀那邊撩人還在鬧造反,武候將軍上官懷仁再次出擊俘獲男女六千餘口,叛亂又平息了

反正這撩人造反家常便飯,被平息也都是分分鍾的事情,不過是疥癬之疾,所有人都習慣了

時間進入五月,風調雨順很多年的大唐終於在貞觀十三年爆發了席卷下的大旱災

關中,隻有進入二月中旬春耕的時候下了一場吝嗇至極的毛毛細雨

其後再沒有一滴雨降下,之前氣不那麼熱的時候還沒什麼,可到了五月,太陽在上炙烤著大地,地麵都龜裂了,莊稼苗大片大片被曬的怏怏的,快要死去

好在大唐這麼些年都一直過的很富足,特別是玉米,土豆等高產作物在關中,河東等北方地區開始大麵積耕種,在司農寺種植了兩年摸清楚情況的占城稻也開始在南方種植了起來,已經有了不的種植範圍

各家各戶多有足夠的存糧,各地官倉也都有大量的倉糧貯存,所以即便是發生大旱也不至於出現太過淒慘的災情

糧價肯定有所上漲,但不至於發生逃荒,餓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情況

不過畢竟是災,李世民還是按照常例詔令五品以上官員上書言事。

就跟前兩年洛陽那邊發大水,李世民讓大臣們上書言事一樣,這就是把發生旱情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讓大臣們指出到底皇帝那裏錯了,皇帝好改

罪己詔誰都不想發,那就隻能是選擇輕一點的讓大臣上書言君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了

不過大臣們對皇帝也沒什麼不滿,不覺得皇帝做錯了什麼,君臣賢明曆史上也沒哪幾個皇帝能像李世民一樣了

這樣的皇帝指謫不出什麼錯誤了

就魏征上疏也隻是:“陛下的治國大業與貞觀初年比略有不如,近幾年來,輕易的動用民力,認為百姓無事則產生驕逸之心,役使他們則容易讓他們聽差遣但陛下,這是不對的,從古到今臣還沒聽有因為百姓過的安逸而敗亡的國家,也沒聽因為讓百姓每日勞累而當國家下安定的“

魏征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皇帝你知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對的,但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是針對的民眾,不是貧苦百姓他們都已經過的夠不容易,你讓他們過的安心點著國家才能安定不會敗亡,可你近來總是抽調民力役夫勞役這才不是安定下的辦法

魏征上疏這些倒不是針對的都北,西,南修路的事情,修路總共役使民夫不下百萬,絕對不比隋煬帝大業末年征調的百姓少

可修路征調的百姓大唐無論是吃食,還是住宿供給全都是有標準配置,可以讓役夫吃飽穿暖的

為了不出現克扣,吏部,禦史台派出去相當數量的監察團隊,不少都是剛剛科舉及第當官沒幾年的新生代力量,正是處於施展抱負想大幹一場的階段,且都沒什麼和地方有瓜葛的,也不代表什麼利益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