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洎是傳統的文官,他不像宇文士及,開始是紈絝子弟的,而且還帶兵打過仗,當過將軍的,所以,劉洎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朝中宰相級別的人物打了一個角色,那還不是打就打了,這麼多年了劉洎官職升了又升,但距離宇文士及卻還有老遠老遠的距離,想要找回場子是沒多大希望了
然後宇文士及死了
死了更是沒希望找回場子,報當年被毆打的羞辱了
可是,皇帝賜了諡號下來要是一個一般的諡號吧,朝臣們基本也沒話,但是偏偏,這個諡號非常不錯,宇文士及當宰輔也是多年的,朝中政敵很多,這些人很多人不想看到宇文士及得到一個好的諡號的
然後劉洎發現自己報仇的機會來了,其他的大臣就算不滿意,反對也不能理直氣壯,因為製度規定給事中可以駁奏再議
其他人不是給事中是沒這個資格的
但是巧的是劉洎有這個資格,因為他雖然是黃門侍郎,但是在升為黃門侍郎之前卻是擔任給事中之職的,並且升為黃門侍郎後,給事中的職務也沒卸下來,而是兼任的
所以,他可以名正言順理直氣壯的駁回諡號重新再議
並且劉洎駁回的理由很是充足,:“士及生活奢侈,不應諡號恭。”
就是宇文士及生活太奢侈,諡號不該那麼好,完全配不上恭這個諡號
劉洎非常聰明,他知道如果從政務上,當官上邊找宇文士及毛病,錯處來駁回諡號的話,無疑會惹怒皇帝,因為宇文士及是皇帝重用多年的重臣,要是宇文士及當官當得有問題,那豈不是皇帝識人不明,皇帝有眼無珠用錯了人?
要是這樣,皇帝肯定死活不會同意更改宇文士及的諡號的,因為那樣皇帝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
所以,劉洎很聰明的從生活作風上挑毛病,毛病還不大,生活太過奢侈
堂堂宰相級別的大臣,還是國公爺,一年光是俸祿下來上萬貫入手,加上家裏的產業,生活奢侈點有什麼?
完全沒有一點影響的
但是,劉洎就隻是給了其他大臣一個理由,劉洎開了第一槍,後邊那些不滿的大臣自然不會放過機會,既然給事中都反駁了,那他們也就有理由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了
然後,悲催的宇文士及死後都不能安心,諡號好好的就從恭字變成了縱字
這可不是換個字的問題,恭字是上諡號,是頂頂好的諡號,是對宇文士及的褒獎,以後別人起他來帶著諡號喊,喊的都要恭恭敬敬,滿懷敬意的
可是改諡號為縱後,那就跟喊隋煬帝一樣,一個煬就明了這個皇帝是多麼差勁,因為煬字是惡諡,就是最不好的諡號之一
恭字是上諡號,且是排名靠前的,縱字卻不是上諡號,別上諡號了,連憐惜性的平諡都不是,而是跟隋煬帝的煬字一樣,是個惡諡,是帶有否定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