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的也就是李世民的心腹內侍德了,跟著皇帝年頭多了,從皇帝登基開始就一直伺候在身邊,雖然叫著德,但實際上都是老德了
也就是跟著皇帝這麼多年了德才能這麼,才敢這麼,不然的話皇帝早就暴怒了李世民最煩的就是內侍幹政,皇後也相當厭惡內侍幹政,因為皇後自己都謹守後宮不得幹政的宗旨,又如何能看著閹人內侍來幹涉朝政
帝後兩口子在這樣的事情上是非常的一致統一的,要不是德,換成了別的內侍敢這麼,那紛紛就是亂棍打死扔出去喂狗的下場,絕對沒有別的下場
隻是因為是德,所以皇帝煩躁的情況下都沒有什麼反應,反倒是談心似得歎息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固然,朕一句話就可以使黨仁弘轉死為生,但這實屬執法不公。況且,朝廷裏功臣甚多,此例一開,其禍無窮!”
德:“若能想個辦法,使群臣知道陛下寬赦仁弘隻此一次,下不為例就好了!”
德的這句話,使李世民茅塞頓開。他想,按古代也有過聖賢自責謝罪的故事。戰國時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三國時,諸葛亮為嚴明法令,第一次北伐失敗,給自己降三級處分。我自登基以來,賞不避仇,罰不阿親貴,未敢以私害法。如今,因念黨仁弘古稀高齡,不忍殺戮於他,我何不仿效古人,自責請罪,求得眾臣諒解,給黨仁弘留下一條生路呢“
想到就做
第二,也就是貞觀十六年十二月一日,清晨,李世民讓德準備好了請罪用的草席、香裱之類,並把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員召集到太極殿前。
李世民擺出架勢仰長歎,對眾臣道:“黨仁弘案件讓朕寢食不安。黨仁弘是國家的功臣,但是他竟然如此不顧國法,為所欲為,作為朝廷的命官,禍害百姓,死有餘辜。
現在,眾多大臣也認為他罪當一死,所議至當。魏征常跟我,子更應當去私立公。可是,對於黨仁弘,朕現在卻是滿腦子私情。黨仁弘一家,為了江山社稷,有兩個兒子死在戰場。他大兒子死於薛舉之戰。我們中了埋伏,薛舉的排箭第一個穿透黨仁弘的大兒子。滿身的箭杆,竟有十幾枝。黨仁弘趴在兒子的屍體上,用舌頭舔幹兒子臉上的血。轉身上馬,又去衝殺。
武德五年,洛陽城下,我們與王世充拚殺,黨仁弘抱著受傷的兒子來到朕的麵前,胸部被長矛刺穿,奄奄一息。我接過他,黨仁弘依然沒有話,繼續衝殺。老二在我懷裏,聲音斷斷續續地:‘不能盡孝了,要我照顧他父親。’人之將死,我如何不答應。他就死在朕的懷裏啊。
兩個孩子,為了大唐的江山死了,如今,為了大唐的法律,父親也要死了。我李世民,戰場上殺人無數,可是對於黨仁弘,我真是不忍啊。我在這裏求求你們,就饒黨仁弘一死吧。作為皇帝,我不能下跪,但求你們饒他一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