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從長安出發,一路上晃晃悠悠走的懶散,每走三五十裏,聊是唯一打發時間的方法,王子瑜算是最博學的,一路走下來每個地方她總能引經據典給出點門道來,當然長孫皇後,楊氏也都知道的挺多的,不過歲數,身份在那呢,不可能跟輩們講這個講那個.
講最多的就是王子瑜了,然後有時候襄城,長樂大丫二丫太子妃魏王妃等也會講一講補充一下.
講野史,講後世電視啊電影裏演過的武元慶總能一番,可是要講正經的,特別她們總喜歡把出處,誰誰作的哪本書等等都講出來,武元慶就蒙圈了,仰著懵逼的臉懵逼的聽懵逼的看真是一臉的懵逼.
日子就這麼一點一點的過去,他們一行人距離晉陽的距離也一點一點的拉近,從龍門過黃河到河津,然後沿著汾河穀地一路北上在七月初的時候終於到達了晉陽.
在晉陽城南十裏處晉王李治早早的就帶著屬下的官員們等著皇後的鑾駕到來.
武元慶一行護送著長孫皇後中午的時候碰上的迎駕的晉王李治和那些官員們.
李治上前見禮,然後許久不見的母子二人著想念的話,著著就嚶嚶哭了起來.然後那些見禮的官員們就繼續躬身保持行禮的姿勢.
大唐不習慣跪拜,除了很重要的場合外都是不跪的,每的早朝從來不跪,話回話都是躬身行禮.
武元慶一直覺得站著和皇帝皇後話真的是太人性了,可是現在看著相顧垂淚的母子兩人再看看一直保持躬身行禮姿勢的官員們,看著有些上了年紀的身子開始搖搖晃晃站不穩的可憐樣兒,武元慶忽然覺得這時候特麼跪著其實也挺好的.
當然,這跪著是因為彎腰行禮累了所以跪著,當不覺得累的時候可以隨意站起來,這才是最好的.
反正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是最完美的.
武元慶也知道由著性子想怎麼舒服就怎麼來純粹是做夢,但正因為實現不了所以才想想的嘛,不然還想它幹嘛.
武元慶百無聊賴的想著,官員們繼續搖搖晃晃的堅持著躬身行禮的姿勢,直到快一炷香的時間了,母子倆終於完了,心情也平複了,這時候長孫才想起來這特麼還有一票官員跟自己行禮呢,趕緊讓人家免禮,結果發現這些官員還是保持躬身的動作,長孫還奇怪呢怎麼這些人行禮還有癮嗎?
實際上,這些人是躬身實踐太久了,腰都酸疼的不行了,讓他們猛一下直起來腰他們都做不到.
十裏的路途,加上又是晉陽城外的官道,寬闊平坦走起來速度遠超之前,多半個時辰後皇後鑾駕緩緩駛到了晉陽城外.
在城外又是一堆迎接的人,這次就不光是官員了,還有鄉紳以及河東最大的世家太原王氏,王氏族長王績是帶頭老大.
之前不管是見李治還是那些官員長孫都是坐在車裏的,但是太原王氏族長在城外迎接,連長孫這堂堂大唐帝國的皇後都得下車相見.
從這裏就能看得出來五姓七望在大唐有著何等的影響力了,這還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削弱後的五姓七望了,如果是以前,五姓七望的影響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