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影視劇中充斥的暴力情節及黑社會老大形象,對未成年人的成長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成長規律告訴我們,在青少年時期,人往往會從文藝作品中尋找偶像。如今在我們的一些電影、電視劇中,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正麵人物往往顯得單調乏味,而反派人物倒被塑造得很有人情味,甚至富有英雄氣概。這樣,難免就會有一些未成年人把這些反派人物當做偶像來崇拜,從而進行模仿。記者在天津某中學做過一項調查,問及中學生對影視作品中黑社會老大的感覺如何時,他們大部分人都認為“很酷”。可見這些善惡顛倒的文藝作品,對於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念已經產生了多麼惡劣的影響。
此外,一些涉案影視劇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往往對犯罪細節、具體手段進行極為細致的刻畫,這就為犯罪行為提供了藍本。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說,現在犯罪青少年的反偵查能力越來越強,作案前精心準備,作案後偽造現場,毀滅或者轉移證據。
青少年犯罪帶有團夥化特點。湖北恩施紅土鄉派出所曾搗毀一個具有黑惡性質的學生組織——“太陽幫”。當時這個幫會已經成立1年多,其成員均為初中生,共77人。學生們推選的所謂“幫主”,竟然是同校一名初三學生。這個幫會製定了“本幫密要”,其中第五條這樣規定:“……在必要時,出手要毒辣,不要心慈手軟,不能感情用事。”類比某些網絡遊戲中的幫會、幫規,我們不難看出網絡遊戲對於未成年人的巨大影響。
對現實世界尚還認識不清的孩子,在缺少監護人監督與指導的情況下,極易受到社會某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致使誤入歧途,毀滅自身。因此,家長、老師及社會相關人士應對孩子的網絡活動及現實中的行為高度負責,為把孩子培養成高素質、有道德、講文明、懂禮貌的優秀一代而不懈努力。
謹防“網絡成癮綜合症”
上網成癮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有人說它的危害絲毫不亞於煙、酒甚至鴉片給人帶來的危害。確實,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孩子因沉迷網絡遊戲、色情、交友等內容,常常廢寢忘食、不思學業、不顧父母,甚至為了上網鋌而走險,騙取或偷盜錢財,砍殺親人和朋友,更有厭世輕生者,竟然選擇自殺以尋求解脫。
2004年12月27日早晨8點多鍾,家住天津塘沽區悅海花園的張建華像正準備出門趕車。突然門鈴響了,一名身穿製服的警察站在門前。這位警察直截了當地說,張建華的孩子20分鍾前在小區的院子離開人世了。這個消息對張建華夫婦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一個多小時前,才背著書包去上學的孩子怎麼會突然離開人世呢?張建華一家人半信半疑地隨著警察來到小區大院,現場已經圍上了許多街坊鄰居。穿過重重人群,夫婦倆一眼便認出躺在血泊中的死者就是他們的孩子張瀟藝,頓時感到天旋地轉,痛不欲生。
孩子為何會死在家門口?警方迅速展開了調查。根據現場分析,張瀟藝很可能是墜樓身亡,警方立即調取了電梯裏監視器拍攝的錄像資料。畫麵資料裏顯示,早上6點56分,張瀟藝獨自一人走進電梯,然後上了頂樓。警方從死者身上還發現了四份遺書,每一份遺書的落款都是“張瀟藝絕筆”。結合其它線索,警方最後得出結論:張瀟藝係自殺,方式為跳樓。
張瀟藝,年僅十三歲,剛上初二,是家裏惟一的孩子。在父母眼裏,小藝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可他怎麼會走上輕生之路呢?張建華一家人困惑不已。他們仔細翻看著孩子的遺書,試圖從中找到一些線索。但令他們不解的是,在四頁遺書中竟找不到一句跟父母道別的話,而是充滿陌生的名字和奇怪的言語:我崇拜的是S.H.E和守望者,他們讓我享受到了一種快樂的感覺。我有三個知心朋友,尤第安、泰蘭德、複仇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