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維護他們的獨立意識。如果爸爸媽媽事無巨細地包辦一切,隻會使孩子對事物缺乏或降低興趣,從而放棄進取,體會不到自己獨立做好一件事的喜悅。
在孩子做錯一件事的時候,不要隨意批評,也不要過多地指責他做得不對,而是要以鼓勵為主,保護孩子的積極性。
當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或達不到預期要求時,就要考慮根據孩子的情況和特點進行修改,提出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要知道,培養孩子要有一個艱苦細致的漫長過程,隻有通過實行正確的、切實可行的教育,尊重孩子,幫助孩子,鼓勵孩子,並及時給予指導,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完成,去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引導孩子健康愉快地度過人生的啟蒙階段。
讓孩子學會珍惜友誼
父母箴言
朋友之間有幫助,有和諧,當然也會有傷害,有誤會。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朋友無心的一點傷害而把朋友之間的感情全盤推翻,隻會對朋友的幫助報以深深的感謝。讓孩子學會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孩子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每個人都不能沒有朋友,朋友是我們的後備軍,能夠在我們身處險境時挺身而出;朋友是一麵鏡子,能夠照出我們的不足,讓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當然,孩子也需要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孩子會茁壯成長並逐漸成熟。朋友是由陌生人轉變來的,孩子赤裸裸地來到人世間,需要一點一滴地積攢人生的財富,包括朋友,包括友誼。
一個健康的孩子不能夠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孩子心靈是不健全的。
當孩子交了朋友,他就會知道,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朋友會伸出友誼之手,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他排憂解難。如果沒有朋友,孩子就隻能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這樣容易讓孩子患上孤獨症。
當然,有時候,朋友之間也會有傷害,但是,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卻是真心的。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沒有必要對那些芝麻大的小傷害斤斤計較。因為,朋友之間不僅有傷害,更多的是幫助。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會摩擦,就算最親近的人也會有誤解。或許有的朋友會因為這些摩擦、誤解而分開,但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會讓人想起過去美好的回憶。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朋友結伴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一個地方,他們因為一件莫名的小事吵了起來,最後,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心裏覺得很不是滋味,但是他卻一句話也沒說,隻是默默地伸出了自己的一個手指,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之後,他們繼續往前走,隻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東西。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於走出了沙漠,結束了沙漠之旅。他們來到了一個湖的邊上,好久都沒有見過這麼大、這麼美的湖了,於是,他們就決定下去遊泳。不幸的是,挨巴掌的那位由於過度疲勞,差點溺水而亡,幸好被朋友救起來。在說過謝謝救命之恩後,他拿起一把小刀,在石頭上很小心地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朋友看到他又刻字了,十分好奇,就問:“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把字寫在沙子上,而現在卻要把字刻在石頭上呢?”
他笑了笑,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容易忘卻的地方,歲月會負責抹去它;相反,如果得到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靈的深處,那裏雖然也有歲月的蠶食,但卻不能抹滅它的丁點光芒!”
這是真正的朋友,把朋友的傷害化作沙塵,讓它隨著塵土飛到九霄雲外;把朋友的恩情刻入磐石,把這份恩情永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