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孩子營造溫馨幽默的氣氛
父母的工作繁雜、瑣碎,每天忙完了工作還要忙家務。但無論如何,父母若能根據特定的情況,機智地創設幽默輕鬆的育兒環境,自然巧妙地把不快融入會心的微笑中去,則能使親子關係更為和諧、融洽,並且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若懂得在一旁營造氣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撫他:“怎麼了,小寶貝,為什麼哭得跟小花貓一樣?有什麼事?媽媽可以幫你的忙嗎?”溫柔、幽默的表達方式,有助於孩子忘記哭泣,破涕為笑,找到快樂。
孩子特別喜歡“過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當美國父母發現自己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十分投入地扮演王子和公主時,不僅不阻攔,自己還可能客串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讓氣氛更為生動、活潑。
2.讓孩子在幽默中接受批評教育
對待孩子的錯誤,嚴肅認真的批評是一種教育方法,有時采取幽默的手段同樣也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父母不應總是用斥責懲罰的方式對待犯錯誤的孩子,不要讓孩子總是擔心受到懲罰,而要使他在看出自己謬誤的同時破涕一笑。所以,父母不妨改變一下板著麵孔批評教育孩子的做法。
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父母可以神色慌張地走過去說:“噓,千萬小心,屋頂快裂開啦!”孩子看看天花板,隨即會嬉笑著降低音量。聽膩了直言告誡的孩子更願意愉快地接受父母詼諧的批評。
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飯,父母可以給孩子講《珍珍姑娘》的故事:“有個叫珍珍的小姑娘,吃東西十分挑剔,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結果變得又瘦又小又輕,被螞蟻抬走。她在音樂會上唱歌比蚊子聲音還小,在運動會上……”這種誇張的故事會讓孩子覺得十分可笑,並很快意識到挑食的壞處,從而在笑聲中受到教育。
3.鼓勵孩子大膽表現幽默
講述、表現是提高孩子幽默能力的法寶。隨著孩子對幽默作品的興趣和領悟力的提高,父母可以進一步鼓勵孩子大膽表現幽默,讓孩子講述各種來自畫冊、電話以及生活中的小笑話。當孩子說出一些好笑的笑話和語言,或是表現出一些有趣的動作時,別忘了給他一些掌聲和鼓勵,建立他的自信心,讓自己和孩子輕鬆一下。這種做法不僅能鍛煉孩子大膽表現自己的膽量,而且對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很有幫助。當然,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妙趣橫生的話語中陶冶情操,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當然,有時孩子講的笑話很可能不夠高雅,但隻要不傷害他人,不違反禮貌,不涉及危險動作,父母一般不要去粗暴地批評乃至責備。因為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氣的男孩,往往會通過笑話或惡作劇來“平衡”或“調節”自己的心態。盡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讓大人們不快甚至難堪,但大人理應包容,這畢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此時父母若能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粗俗,什麼是幽默,才是明智之舉。
充滿幽默的語言和事物能讓孩子的眼睛亮起來,在無形中刺激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當你對孩子說:“再不收拾玩具,以後就不給你買玩具了。”其實不妨加一點“幽默調味料”,如“玩具們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們要哭了。”讓自己和孩子在有目的語言和氣氛中輕鬆一下。
父母隻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尋找自己的生活樂趣,就不難培養出幽默健康的孩子。孩子的幽默性格一旦形成,對其一生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往往更討人喜歡,其人際關係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較快活、聰明,能較輕鬆地完成學業,並擁有一個快樂、愉悅的人生。